张芮菱

县域经济是容纳城乡的经济形态,统筹工农的发展载体,四川板块经济的基本构成单元。随着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板块经济向城市群转变,成为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省平衡发展结构的形成,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阵地作用,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功能,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高度关注新发展理念对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的新要求

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是指一个县(区)充分应用自身资源禀赋,形成比较优势,适应发展新常态要求,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而实现自我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培育县(区)自我发展能力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经济规模、投入机制、要素参与等五个方面的要求。针对这五个方面,新发展理念对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在资源禀赋方面,绿色发展理念为资源禀赋经济价值的实现提出了明确的约束性要求;在产业发展方面,创新发展理念为县域产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提出了高质量目标;在经济规模方面,协调发展理念提出了县域经济超越单纯经济总量考核、融入更大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方向;投入机制方面,由开放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所形成的市场延伸和拓展,使得更为规范的营商环境建设替代传统粗放的投入机制成为必然;要素参与方面,共享发展理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求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必须充分把握新发展理念内含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指向。县(区)是四川人口的主要载体,大量的人口以分散的状态停留在农村还较为普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转型升级要求,就在于解决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在整体上存在的结构不合理、聚集不平衡问题,把经济增长过程与人民群众对这一过程的有效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在市场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资金、土地等要素使用的效率,更要注重通过政策倾斜、在平衡发展结构中落实劳动的参与。一个由人民群众自发推动、全程参与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升级是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支持下,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整体性提升。在已有发展基础上推进四川县域经济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围绕劳动要素有效参与经济活动,进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必须认识到,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的核心在于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在于人。县域经济必须实现发展成果更多地向人力资本转化。这需要通过创造性探索,做到劳动要素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经济结构的升级而相应地积累和升级。在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要关注以下三点内容。一是千方百计保就业。就业是人力资本积累的环境性条件,没有就业就没有劳动参与。有产业才有发展,有就业才有民生。有民生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二是着眼长远重教育。教育是人力资本升级的基础性保障,既重视教育塑人才,也强调培训造专才;既强调对学校的投入,确保适龄青少年受教育,也倡导和鼓励在就业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方向明确促集中。集中是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人口的相对集中,实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集中供给,以公共服务的广覆盖来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升级奠定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提高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抓手

县域经济要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升级,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结合实际,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实现以工带农、城乡融合。

一是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推进“三农”工作成果向农村人力资本转化。在大量劳动力外流的情况下,促进人力资本在农村的积累和升级,既要注重以人口的相对集中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也要重视补齐人口发展短板,促进人力资本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围绕农业现代化,做好人力资本的引入、积累和升级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壮大农村工作主体。必须把包括管理主体、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内的三类主体建设置于优先位置。管理主体方面,要突出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经营主体方面,要重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对于长期以来在农村投入形成的各类资产,要在明确归属、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下,实现集中管理。服务主体方面,要注重形成工作合力,围绕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建设,围绕县域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强化生产性服务主体的建设和引入。三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和优化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持和体制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

另外,我们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中,尤其要注重以促进要素流动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合理的前瞻性延伸。同时,必须在基础设施通达的过程中注重政策、市场、贸易乃至文化在城乡之间的联通,切实做到城乡互联互通。主体建设突出法治保障。在推进管理、经营和服务主体建设中必须严格贯彻法治原则,充分保障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主体建设提供牢固的法治基础。农业现代化突出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在县(区)层面上,要做到农业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在县(区)乃至跨县(区)的统筹布局,经营体系与县(区)对应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对接,生产体系按照乡镇或者村社进行布局,明确管理层级,强化市场接入,不断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