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程文雯

8月6日,成都市成华区向龙小区里,75岁的居民张文辉一早就沿着小区花园里的步道散步。大雨刚过,花园里空气清新,步道上却一点积水都没有。

“以前可没有这样的好环境。一楼住户占空地,顶楼住户占屋顶,到处搭棚子,地面也不平整,停车位也少。”张文辉说起过去,有些嫌弃。

变化始于今年3月。在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实施中,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将这里选为样本,多级联动、柔性执法、精准拆违,同时开展微更新治理,全面实施改造。不仅小区大变样,更探索出一条老旧小区拆违工作“零冲突、零投诉”,和谐拆违改造的新路子。

精准拆违让老院落焕发新生机

向龙小区是一个涉农搬迁安置小区,有2300多位居民。像很多农转非安置小区一样,这里曾经面临一个又一个难解的“结”。

“我们进入小区后,与社区联手作了深入调研,找出了其中最难解的一个‘结’——违建。”成都市城管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说,经过精准摸排,向龙小区里一共搭建了59处违建,占据了小区主要通道、公共绿地及楼顶空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导致居民间矛盾多、意见大、投诉多。近几年,小区也多次尝试拆除,但推进并不顺利。

今年3月,成都市城管委执法总队与成华区综合执法局对违法建设法规政策和执法程序等进行指导,并由街道执法中队具体负责,拟制了《违法建设整改通知书》,对违建业主进行督促;同时,社区按楼栋将违建分片,由社区和居民自治委员会组成三个工作组,分组入户、分片包干,负责从宣传到拆除整个过程的具体工作。工作组人员挨家挨户上门讲道理,讲政策法规,终于获得了违建户的理解。

违建拆除整改截止时间当日,100余名执法和工作人员对小区违建全面进行拆除。当日实施,当日完成,清理废旧建渣23车、30余吨,59处违建全部顺利拆除,实现了违建数量清零、投诉为零和安全稳定无事故。

向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志蓉告诉记者,违建拆除后,龙潭街道与向龙社区主动投入72万元,在小区开展微更新改造,实现了小区违建“共拆、共建、共管、共享”。

倾听民意群众主动参与空间改造

随着一处处违建消失,公共空间亮出来了,楼道干净整洁了,群众参与院落改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

新亮出来的空间怎么改?还是要听居民的。社区多次深入院落,召开坝坝会、进行居民投票,大家一起商量空间改造方案。设计好的方案向大家公示,全过程公开透明。社区还主动帮居民清理了小区空地及堆放的杂物。“大家心里暖洋洋的,后面有什么工作,也愿意支持。”张文辉说。

最终,采纳居民的意见,违建拆除后的空间上修起了公厕、休闲亭、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平整、硬化出一块坝子,作为小区居民红白喜事的场地,空闲时则用作停车场;垃圾转运的开口也改向小区外,垃圾清运车不再穿行小区。此外,还增建1500平方米花台、绿地,增加85个停车位,打造健身及其他活动空间500平方米。

新增的苗木也有了新主人。社区和院内党员干部带动热心住户,出资29000元认购并养护小区内新增苗木。“我们在树上挂了一块标牌,写上主人的名字,大家都很积极,认养的住户还会主动给树浇水、清理落叶。”张志蓉说。

更重要的是,改造后,居民们感受到了小区的变化,没有人愿意环境倒退。“谁再违建大家都反对!”张志蓉说。

记者从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获悉,成都将要求全市各区(市)县学习多级联动、柔性执法、精准拆违经验,摸索总结出不同类型小区不同的治违模式;按照“遏制新增、存量递减”原则,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