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8月13日08版

高菀君/视频 四川日报记者 袁敏/文

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刘旭访谈

“欢迎,欢迎,看到车牌,就晓得是你们来了。”7月30日,仁称斯关又见到了熟悉的面孔,虽不能一一都喊出名字,但是她知道,走进家门的,都是来自遂宁的干部。

理县夹壁乡长河坝村,仁称斯关一家终于扔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里种上了成片的蔬菜,丈夫也找到了工作,“这个家,遂宁干部帮了不少,真是像亲人一样心贴着心。”

“遂理一家亲,我们就是要像亲人一样亲。”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刘旭介绍,遂理一家亲,是遂宁和理县用了7年时间共同培育的深情厚谊,是遂宁援藏帮扶工作的创新品牌。

2019年“遂理一家亲·共绘同心圆”活动在遂宁举行,理县特色产品受欢迎。

从2012年以来,遂宁市选派多批次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奔赴车程350公里外的理县,最大限度发挥各自所能,为理县发展添砖加瓦。去年10月,接过援藏接力棒,29名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员开始进驻理县。

“2019援藏纪行”报道组走进理县

7月29日至31日,“2019援藏纪行”报道组走进理县,跟随援藏干部的脚步,穿过险峻的山间河谷,越过狭窄的盘山小道,走进“挂在”山壁上的村寨,寻找“遂理一家亲”的鲜活映射。

全域帮扶:73个机构进理县 一对一结对帮扶

理县薛城镇大岐村海拔2200米,是处于高半山地区的羌族村寨。

沿着Z字形的挂壁路,越野车开始从山脚向上缓慢爬升。这是一段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也是进出大岐村的唯一通道。

穿过石片垒砌的寨门,羌寨大岐村呈现在眼前,山谷间一片难得的开阔地带绿意盎然。虽是7月盛夏,进村仍能感受到寒意。

推动理县全域旅游发展,遂宁与理县结成文旅共建发展联盟。图为理县上孟乡日波寨,已成为游玩孟屯河谷的必去景点。

“欢迎遂宁来的朋友。”48岁的村支部书记左映峰热情地迎了上来,“川J”是他早已熟悉的车牌。

2018年,大岐村实现脱贫摘帽,甜樱桃、青脆李、白菜等经济作物是村民们增收的关键。“全村120户人,基本家家都有果树。”左映峰说。

让左映峰记住的遂宁人有两位,一位是目前驻村帮扶干部吴燕成,一位是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党政办主任王永辉。

为带动大岐村走出困境,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安排了专人驻村帮扶,专攻村里的产业发展。力量不仅如此,在遂宁市“全域帮扶”理念推动下,大英县回马镇花园村与大岐村也结成了帮扶对子。

“王主任,今年的李子快熟了,欢迎到村里来尝尝。”在记者采访的间隙,一通来自遂宁的电话打来,左映峰拉大嗓门回应。电话那头,是大英县日常对接结对帮扶工作的王永辉。

今年6月,大岐村的甜樱桃成熟。在王永辉和吴燕成的联络下,村里2000余斤甜樱桃以集中订购的方式外销大英,一次性收入70000余元。“这东西金贵,超过两周卖不出去就坏了,大英这次帮了大忙。”

8月,大岐村的清脆李将迎来收获。如何给今年的丰产找个好出路,是左映峰最大的焦虑,“今年甜樱桃卖得不错,希望李子也能在遂宁多卖点。”

结对帮扶,还有更为紧密的协作,左映峰的焦虑也可以得到适当缓解。

在公共服务帮扶领域,遂宁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援建资金,先后实施了木卡乡九子村村民活动中心、夹壁乡长河坝村风貌改造等多个项目。

2018年,在“全域帮扶”理念推动下,来自遂宁的四川纵横投资有限公司,和理县的四川阳光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到了一起,达成聚焦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企业结对帮扶组。理县企业负责组织当地特色农产品货源,而遂宁企业则利用其成熟的营销渠道,为理县的甜樱桃、李子、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对接好市场。

即将开始的清脆李销售季,两家企业已提早签订合作协议。“老家遂宁组团买点,再加上两边农业公司的销售渠道,今年村里的李子应该不愁卖。”吴燕成说。

聚焦落实“两不愁三保障”,遂宁积极助推理县实施藏羌安居工程。目前,全县24户易地扶贫搬迁、640户藏区新居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图为古尔沟镇沙坝村点缀在绿色中的藏区新居。

“攥指成拳,遂宁的对口帮扶是集全市之力的集群作战。”刘旭介绍,对口帮扶理县,不仅仅只是冲锋在前的29名援藏干部,以“全域帮扶”思路为指导,遂宁全市统筹了17个机关部门、13个乡镇、9个村(社区)、3家企业、16所学校、4家医院及11个乡镇卫生院等共计73个各类机构,与理县各层级相关机构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

产业推动:林下套种 土地实现地上地下两次收益

土豆烧牛肉、土鸡野菌汤……一桌丰盛的饭菜,是对辛勤劳动的最好奖赏。7月30日,在完成白菜的收割装车后,长河坝村10余名村民走进村里的遂宁饭店。这里,有村民们熟悉的好味道。

遂宁人刘长春、易金华夫妇在夹壁乡长河坝村办起了遂宁饭店。

为当地村民和过往游客端出一盘好菜,幕后掌勺的是刘长春、易金华夫妇,一对来自遂宁市船山区唐家乡的遂宁人。

往下是毕棚沟,往上是米亚罗,317国道贯穿长河坝村而过。2016年,刘长春夫妇来到理县,选择长河坝村扎根,租下当地村民自建房屋经营餐厅和客栈。“守着黄金旅游线,车多人多,就能赚到钱。”

得益于天赐的自然美景,理县旅游资源富集。遵循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贫困乡村植入更多旅游元素,并实现家门口的变现,成为遂宁援藏工作队的工作共识。

 夹壁乡长河坝村

在遂宁援藏工作队的统筹下,依托贯穿全村的317国道,一条独具特色的嘉绒藏族民族风情街正加紧打造,街上有了太阳能路灯,有了统一店招,居民房前都有了漂亮的花台。上山步道观景台、旅游厕所等更多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添加。同时,更具民族风情跳锅庄晚会,也将在村里恢复起来,并成为晚间固定的表演节目。

投入200万元,村民陈强建起了长河坝村规格最高的酒店。看着村里这两年的点滴变化,陈强有自己的新打算,“楼顶再建几间全通透的星空房,现在城里的年轻人特别喜欢。”

在80公里外的理县薛城镇甲米村,村民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新尝试。

湍急的杂谷脑河穿流而过,在河谷的狭长地带,理县薛城镇甲米村人在此艰难地世代生息。

薛城镇甲米村,张云华家栽种的“蜀香二号”辣椒即将上市销售。

“个头大,结得多,今年的辣子能有个好收成。”65岁的张云华,是甲米村的种养殖大户,百余箱的蜜蜂和2亩多地的李子树,是家里稳定收益的保障。今年5月,张云华又有了新的尝试,在李子树下套种免费发放的“蜀香二号”辣椒苗。

2亩多地的辣椒苗,预计收益在1万元左右。“辣椒的收益不错,这又让家里多了一条增收路子。”张云华倍感欣喜。

收获欣喜的,不仅仅只有张云华。

“种植没有技术门槛,市场也有缺口,这是可以在当地扎根的持续性产业。”刘旭介绍,“蜀香二号”辣椒种植,是遂宁援藏工作队在理县广泛推广的农业增收项目,主要针对高半山地区的果树林间套种,同一地块实现地上地下两次收益。

目前,遂宁已先后投入援助资金120万元,在理县高半山贫困村建设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区。蜀香二号辣椒苗在理县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420亩,8个乡镇2000余户群众从中受益。

人才互动:多渠道培育 留下带不走的中坚力量

“有美女医生的帮忙,全家人都放心。”7月30日下午,在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一名年轻的母亲正在接受剖宫产后的康复理疗。

一旁,一名面色红润婴儿在育儿箱中安静地熟睡。这是这位母亲第二个孩子,全家人再度就近选择了理县人民医院完成生产。

当天的巡房,是医生姚凌云,一名来自遂宁市蓬溪县的妇产科医生,正是这位年轻母亲口中的美女医生。

检查伤口,询问疼痛和出奶等情况,再是一番暖心的交流,把产妇和家属的疑虑一一解答,查房中的互动交流占据了一大半时间。

在薛城镇卫生院工作的遂宁医生漆波

2018年10月,姚凌云随遂宁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来到理县。还是自己熟悉的妇产科岗位,但姚凌云也有不习惯,“理县医院的硬件设施已有一定基础,但医疗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缺乏。”

人才,是脱贫奔康路上尤其关键的因素,也是理县倍感稀缺的资源。

从2012年遂宁第一批帮扶队伍进入理县开始,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帮扶队伍中的重要组成力量。接力棒传递,今年年初,遂宁新选派的20名优秀医务工作者走进理县,分别进入县级和乡镇两级医疗机构支医。

“要让沉睡的仪器动起来,不然太可惜了。”来到理县,姚凌云与另一名来自遂宁市中心医院的帮扶医生合作,在理县人民医院首度开展腹腔镜和宫腔镜技术手段的临床应用,以更小的创伤,让当地妇科临床诊疗水平直线提升。

今年5月,川浙“三方四”就合作共建飞地园区达成合作协议。

变化不止于此。理县卫健局局长王鹏介绍,仅医疗卫生领域,遂宁今年已先后在理县投入185万余元,在米亚罗镇建起了健康小屋,在薛城镇建起了理县第二医疗卫生应急分中心。同时,通过“院院结对”的共建计划,遂宁的15家医院(卫生院)与理县的 15 家医院(卫生院)结成了帮扶对子。

人才、资金走进来的同时,理县的医务人员也将分批走出去,到遂宁接受技能培训。“今年,我们将有80名医务人员走出去,他们都将是理县带不走的中坚力量。”王鹏介绍,80人的名单中,包括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优秀村医等3个层级,将在年内分批走进遂宁各大医院跟岗实训。

在长河坝村遂宁饭店,刘旭与贫困户交流

人才的交流互动,不仅仅停留在医疗卫生领域。今年,围绕教育培训、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全域旅游等多个领域,遂宁和理县两地将继续推动两地干部人才资源的共享、共育。

“理县点先单,遂宁再上菜。”刘旭介绍,根据理县发展的实际需求,遂宁将集全市之力,为理县输送最为适合的专业人才,同时,遂宁也将结合自生优势,为理县本地干部人才培养搭建更多通道,“壮大本地人才队伍,才能带来理县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也是我们共建‘遂理一家亲’的核心要义所在。

(赵权军、张金柯、李四海、遂宁援藏工作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