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成都造”纯电动牵引车亮相——

聂楠 川报观察记者 鞠艺 文/图

“一辆柴油重卡的碳排放量相当于500辆国六标准乘用车碳排放量的总和,要在成都打赢‘蓝天保卫战’,就必须大力推广新能源重型卡车。”8月9日,一款型号为“中电骏途图灵-T1”的“成都造”纯电动牵引车在成都正式对外发布并亮相,该车也是第一台“成都造”新能源重卡,它的亮相无疑给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一股新的助力。但同时有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从6月25日之后,国家补贴的“退坡”加上地方补贴的取缔,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来推广新能源重卡的应用?

新能源重卡产品少续航里程低

这款桃红色的图灵-T1牵引车除了颜色非常特别外,外观和目前市场上的重卡外观并无太大区别,只有车架上的一组组电池板才展示了其特殊身份。据中电骏途总经理张思瑶介绍,这款型号为“中电骏途图灵-T1”的新能源重卡采用纯电动动力技术,实现环保零排放、运营成本低,还搭载智能网联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该车现在满载情况下只能续航100公里。而这听上去似乎并不理想,为何还要大力推广呢?

究其原因,在于重卡由于装载量大,耗能也多,如果用电池驱动,需要大量电池。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曾公开谈到,重卡一般用柴油、天然气发动机,或者增程式动力系统,除了主驱动,还有很多辅助动力系统也很耗能。如果用纯电动驱动,只能在“弹丸之地”运行,比如码头到物流中心、工厂园区内还可以。图灵-T1的首批订单正是应用于港口、钢厂等多种短途业务。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告诉记者,目前从全中国来看,纯电动重卡也非常少,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不过1%。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车企中只有比亚迪新能源卡车已在全球诸多城市投入运营,数量已超过千台。不过,比亚迪新能源重卡主要服务于中短途运输和作业工况,从比亚迪重卡的车型参数来看,续航最长的也不过210公里。

成都将扩大新能源重卡多领域的示范应用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突破9万辆。2019年1至6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个汽车产业经济下行的趋势下逆势增长,上半年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万多辆,预计到年底可突破两万辆。此外,1到6月,新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已达到两万辆,增幅达到149.5%。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处处长文彬表示,成都市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包含继续扩大新能源车在多个领域的示范应用。第一是公共交通领域;第二是物流车领域;第三是私家车领域;第四是渣土车和环卫车专用车领域。其中,物流车和专用车两大领域对于重卡的需求较大。未来两年,成都计划在渣土运输车和环卫车领域里,有2000辆的示范应用。

文彬说,成都在新能源汽车轻卡和微卡等物流车的示范应用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中电骏途开发的纯电动重卡产品在成都落地,从应用场景方面填补了成都新能源重卡车型的空白,所以它的意义和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创新商业模式以降低成本

中电骏途此次推出图灵-T1也是他们对于重卡市场充分了解后给出的新解决方案。张思瑶说,目前中电骏途正在针对公路、特种车应用场景,研发公路牵引车系列和特种车系列。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不一样的地方,是传统燃油车可以用一款车打天下,但纯电动重卡必须要用定制化的匹配型场景去匹配车型。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电量的匹配和车型都是不一样的。

文彬同时透露,成都将参考深圳、北京、重庆等城市的政策,从绿色补贴角度或者从碳排放的补贴思路来对应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近期,成都推动了近5000辆新能源出租车的投放应用,就是采用引入神马专车集中采购的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来更换新能源汽车,目前来看效果良好,下一步不排除在重卡领域应用。

文彬也给新能源重卡企业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认为,新能源重卡应用总的思路是应摊薄成本,不能够一味依赖“国补”“地补”,更重要的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换电、车电分离等模式来把车价降下来,既增加车的续航能力,又保持了司机的驾驶习惯,同时也让整车使用效率提高。减低购车的成本的同时,也要放眼于未来,包括运营成本、购车成本到以后的维修费用等等,最终实现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重卡置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