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6月,四川发出向凉山深度贫困发起总攻的号令,共计5700多人派往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当前,凉山州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在四川省委组织部指导下,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启动新一季“凉山脱贫大决战的故事”征文活动,面向奋战在凉山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帮扶工作队成员及其亲属们,面向凉山州干部群众们,征集大家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故事。

来看这些真挚的文字,看他们在为彝区发展助力中,有什么亲身经历,有哪些情感撞击,奋斗出了多少亮眼成绩

花山,我的第二故乡

凉山州普格县花山乡中心小学校援彝教师 邓刚

花山,不是充满神韵的花果山,这里很少有花,也难见其果,尽收眼底的是一座座大小凉山,蓝天白云高挂空中,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凉山州普格县花山乡中心小学校。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贫穷的家庭,在这里,我和战友们一起脱贫攻坚。


在我的班上,彝族学生占90%以上,他们原来都居住在高山上,近几年才搬下山来。上学方便了,父母却进城打工去了。留守儿童不仅要学会生活自理,还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家里常常是姊妹几个相依为命。每到下班时间,或者周末节假日,我都要去孩子们家里去看看,去聊聊。讲讲作业,讲讲故事,做做游戏……没有家访的周末对我也是难过的,看见孩子们快乐,也忘记了想家的愁。到了花山,我就是花山的人。


陪伴的时间毕竟有限,为充实课余生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与爱好,与原学校对接,募捐来部分图书,建立起全校第一个班级图书角,为孩子们送来精神食粮。

卫生问题是孩子们的老大难.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难以攻克的深层次扶贫难关。为配合全县五洗工程,全班开展个人卫生检查:衣服是否脏了,手是否长指甲了,指甲缝是否黑了,课桌抽屉是否杂乱无章了……等等,都是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一两的身教大于一吨的说教,我和孩子们常常一同打扫教室,一同冲洗厕所,一同刷洗脏衣服。许多时候,做着做着就只有我一人了。每当累得全身乏力时,唯一的念头是:孩子们需要我,他们的父母不在家,如果老师再不给与他们关心帮助的话,他们将会更无助,更找不到做人做事的准则。或许明天,孩子的衣服就干净了,教室里就没有垃圾了,厕所就不再臭了。


在花山,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同事是我的兄弟姐妹,学校是我家。

在学校里,不仅有万校长时时刻刻给我工作和生活的关怀与问候,也有办公室老李讲的高山彝民风俗,有俊华主任分享的苦辣生活点滴,还有美女加藩老师的甜美微笑……这一切都给我的生活增添无穷的色彩、无限的乐趣,让我忘记一天的烦恼。虽离家千里之遥,也同样感受家的温暖。我唯一能做的,是用龙马教育人的方法,课改理念带给他们全新的认识。通过师徒结对、示范课引领、教研课磨合,一次次的交流与碰撞,让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针对性,让花山的孩子更愿学,更乐意学。

春去秋来,一年就快结束。花山的树长高了,花山情也更浓了。生活再也挥不去彝民的风土人情,再也抹不去孩子的欢声笑语,再也忘不掉花山的兄弟姐妹。花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