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刘志杰

日前,由于“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这次下架,指向的还是数据安全问题。如今,滴滴出行是已经渗入很多人的生活,但越是如此,收集个人信息的影响越恶劣、带着信息出海上市的风险越大。此次遭遇下架,体现了国家整治违法收集数据、握紧数据主动权的决心。

大数据这个概念火了很多年,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分析判断很多其他关联事项的“情报”。然而,数据到底属于谁,却一直是个模糊地带——明明是用户自己的数据,但互联网公司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逼迫或者迷惑用户勾选出卖个人信息的“同意”按钮,甚至还会神不知鬼不觉中收集数据,用于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分析,这才有了大数据杀熟等操作。于个人而言,这是对公民隐私的侵犯。

而如果垄断数据的企业为了海外上市,交出数据供别人审查,更会影响国家数据安全。数字化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然而,如媒体爆料,滴滴等互联网公司显然缺少数据安全意识,因为想在美国上市,就要按照美国颁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满足信息披露要求。如今滴滴顺利在美上市,但满足美国那份要求,却只会埋下更多隐患。

也因此,滴滴下架后不久,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也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和滴滴一样在国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说法也十分明确,这次审查,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如今,数据已成为各国的核心资产,任何企业不能违背国内禁令擅自收集和交出信息。一个信号已然鲜明:手握信息者,需要坚守安全责任,也必然逃不过逗硬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