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徐中成 程文雯

从弓杠岭往下,一路上,总能看到因地震“受伤”的山体长满了绿意盎然的树木,一层一层如同梯田般美丽。

8月7日,在九寨沟县一个叫新二拐的地方,49岁的雷七斤和10来个白河乡太平村的村村民正在加紧给这些树木铺草垫。“这相当于给树和草籽盖床被子,起到保湿作用,能提高存活率。”雷七斤解释说。

雷七斤和村民们参与重建的这片震损林地,是当地一处工程造林点,面积有192.7亩。由于区域山体位置偏远陡峭,高约两三百米,局部坡面角度达50°,这也是九寨沟县震损林植被恢复面积最大、难度最大的的一个治理点。

震损林的清理和植被恢复,是九寨沟灾后重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先导工作。“治理分了四个步骤来实施。”项目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先是人工一点点清理震损林倒掉的树木和危石,再是用铅丝笼装石块砌成挡墙、用土石袋装泥土码成阶梯,每隔3米左右,就做一层。然后运来有肥力的土壤和耐旱易活的本地树种、草籽,进行栽种撒播。最后就是浇水灌溉和铺草垫,提高林草植被存活率。

在治理现场,记者弯下腰仔细查看,发现今年4月撒播的草籽已长出嫩嫩的新芽,给这片满是伤疤的山体带来了生机。

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九寨沟县直接受损的震损林地面积达27.32万亩,野生动物栖息地受损面积21.85万亩,约占震损林地面积的80%。震后,在九寨沟县城到景区的路上,这些垮塌裸露的山体,远远望去,像道刺眼的“伤疤”,“补妆”更显急迫。

对此,去年1月,九寨沟率先启动震损林清理。同时,对受损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修复方案,采取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启动震损林植被恢复项目。

治理中,九寨沟还积极发动受灾村民和贫困户参与植被恢复项目。目前,划分的159个工程造林地块均已种上柏树、连香树、花楸等树苗。

“目前,全县已完成保护区外震损林地植被恢复1.84万亩,修复珍稀动物栖息地1.85万亩。”九寨沟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量说,这也意味着,九寨沟县震损林地植被恢复工程已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