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郭荞璐 周梦颖

一座座白色房子,搭配着色彩鲜明的木雕窗户,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具特色,这样的房子在乡城县一带才有,被称为白藏房。8月6日,川报泸州全媒体中心记者一行来到甘孜州乡城县,“探索”这个在藏语中意为“手中佛珠”的地方。

 无龚下莫则仁彭措家的老藏房旁,一座新藏房正在修建当中,其内部结构已经完成了一部份,外观上可看出,新修的藏房木雕窗户视野更开阔,窗户与窗户之间的距离也更近。 


乡城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南,地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腹心地带,紧邻四川稻城、云南中甸。据介绍,乡城县有“三绝”——疯装、白藏房、桑批岭寺。

作为乡城“三绝”之一,白藏房的“绝”就在于它在康藏地区建筑基础上,融合了纳西族、汉族等民族建筑的艺术特点,其建筑风格在整个藏区都独具特色。白藏房属于土木结构,墙体是用湿度适宜的普通泥巴夯筑而成,另外,一座藏房内部结构几乎全靠树木构造而成,且藏房一楼是牲畜住处,二楼才是人居住的地方,冬暖夏凉。一座白藏房使用年限可达上百年之久。

关于白藏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位叫巴姆的仙女看到她所毗邻的土地上,藏式民居都灰头土脸的外观很陈旧。于是,她灵机一动,洒下自己的化妆品,结果藏房一下子就变白了。随着白色藏房的出现,乡城的山水也忽然间明朗了许多。

而实际上白藏房的出现,是当地藏族同胞在房屋建成后,用乡城山上一种特有的阿嘎土搅成白色土浆,盛于容器里从墙头慢慢浇下,直到墙面变成了白色。据了解,这不仅是为了墙体美观、防雨,更主要的是祈求吉祥、幸福。传说每浇注一次,就相当于点上一千盏酥油灯,诵一千道平安经。

记者穿梭在乡城县香巴拉镇色尔宫村中的白藏房之间,发现大多都是些两三百年前的“老古董”。其中,乡城县香巴拉镇色尔宫村村民无龚下莫则仁彭措家的藏房,从1668年修建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整座藏房总共用了58根柱头。这58根柱头有何意义?用当地人的话来形容就是:“以前修建藏房除了使用泥巴,还有木头,一座藏房的面积大小,可凭借使用柱头的数量来判断,房子越大,使用的柱头就越多。”

 无龚下莫则仁彭措家的新藏房的楼梯使用的是水泥楼梯,相比传统藏房,这样的楼梯显得更现代化,传统藏房一楼都用作牛圈或者柴房,而新藏房的一楼则主要承担了客厅等功能。


在这座351年历史的藏房旁,记者看到,一所新藏房正在修建当中,一旁摆放有钢筋和水泥,尽管外观看上去与传统藏房差不多,但藏房内部的用材用料似乎作了一些改变,且新藏房的彩色木雕窗户相比旧藏房的窗户,显得更大更宽更多了。

无龚下莫则仁彭措的儿子丁真告诉记者,新藏房最大的不同就是木料用得少了许多。新藏房只有窗户框架和一楼地板及大门用了木材,其余地方虽然也保持了原始土墙,但都在土墙外面加固了一层水泥。而老藏房则完全是木材和泥巴的组合,且一楼都用作牛圈或者柴房,新藏房的一楼则主要承担了客厅等功能。

据介绍,乡城县直到现在,居住在藏房里的后辈们依旧会每年浇注白色土浆,甚至形成了乡城每年最盛大隆重的白色灌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