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夏至时节,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穿透云层,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冲刺“千亿园区”发展目标,一连串钛材深加工项目在东区签约落地,钛锭-钛管-钛丝的产业链条初步打通,长约20公里的江北工业发展经济带愈发醒目。
地区生产总值120.61亿元,同比增长13.8%,今年行程至半,东区晒出一季度“成绩单”,上半年有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4.5%,一条精彩的弧线即将呈现。
“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书写美丽时尚幸福现代化东区追赶超越新篇章?锚定“一园三片四链”的总体发展思路,东区跳起摸高,重塑经济版图,推动“江北片区打造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主战场、江南片区打造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两翼协同发展,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提质”三大关键,加快建设“现代工业集聚地、科技创新新高地、时尚消费目的地、生态宜居公园城、社会治理示范区”,全力助推攀枝花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彭莉
聚焦产业“链效应”,打造财富新洼地
“改变传统运输方式,建设一套绿色运输系统,实现所有原料全过程绿色清洁运输,年输送能力约2500万吨。”翻开东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图,东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个破解东区区域内钒钛磁铁矿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难题的产业园,即将落子五道河至马家湾区域。
东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计划依托攀钢选矿区和排土场的表外矿资源,分成选矿集中发展区、球团厂、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进行布局,将全面解决尾矿库负担重、园区环境压力大、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实现产业的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背后,是东区锚定“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坚定信心。为全力构建“4+3+1”现代工业体系,东区按照“一园三片四链”的总体发展思路布局空间、规划产业,完善产业链条,阔步迈向现代工业集聚地。
具体而言,“一园”即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主战场;“三片”即园区空间布局的三个片区,包括高粱坪-五道河片区、攀密片区、弄弄坪片区;“四链”包括围绕“攀钢航母舰队”建构的资源综合利用、钢铁及延伸加工、钛金属深加工、钒清洁生产等四个产业链。
各片区间产业成链、关联协同发展,刺激产业细胞不断发生“裂变效应”,在为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资源利用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要素保障一体化持续供能的同时,加速形成以江北工业发展经济带为链接的东区产业发展架构,轴带发展、园区带动、产城融合、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将生动转化为东区重塑经济版图的具体实践。
得益于产业布局的全面优化,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东区工业经济乘风开局,不仅按下了“快进键”,更跑出了“加速度”。数据显示,今年5月东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6.82亿元,同比增长32.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78.99亿元,同比增长24.2%。
赋能创新驱动力,拓展价值新空间
6月22日,位于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的四川目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攀西地区首条新能源负极材料生产线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全力以赴抢抓生产。该企业利用现有的先进石墨化生产线,实现攀枝花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零”的突破,更振奋人心的是,企业的高品质钒钛产品涉碳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已纳入攀西试验区第五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总盘子”。
借助科技之力,插上腾飞翅膀的,还有攀枝花市嘉翔钛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10万米医用及航空工业用钛毛细管生产线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是攀西地区首家从事高端钛合金管材生产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曹嫱自豪地说。
地处攀枝花中心城区,东区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科技创新新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兴增长极和强劲动力。
实施“重创新”六大行动,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格局初步形成。“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9倍。”东区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从研发机构看,东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36个、技术服务平台11个、产学研技术创新组织5个,为攀枝花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从创新平台看,建成各类孵化载体8个,入孵企业242家,初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阶梯形产业孵化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培育,东区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产业。目前,已形成以钛金属加工、粉末冶金、智能制造等产业为主的高粱坪科技孵化基地,以创意设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业态为主的奥林匹克双创中心。
为壮大辖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东区又有新动作——提出新技术企业5年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东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现有的14家增至50家。
提升城市软实力,共享东区“年轻态”
雨季来临,东区马坎森林公园新种的2200多株凤凰树苗木冒出嫩芽,曾经的“造林禁区”变得绿意盎然。赏心悦目的,还有攀西科技城炳四区陈家垭口生态修复项目区,10余种、12万多株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在此安家,让山坡披上“五彩衣”。
主城区的另一端——东区银江镇沙坝村三社的葡萄园,一串串碧绿的“京早晶”缀满枝头,散发甜蜜香气。这是银江镇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之一,在已关停拆除的型煤厂、养殖场、工贸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污染物治理、土地整理、土壤改良,旧貌换新颜。
值得期待的是,作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城镇,银江镇将按照城乡统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布局思路,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要素,在沙坝、阿署达、弄弄沟片区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一项项喜人的变化,描绘出东区建设生态宜居公园城的亮丽底色。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则是建设生态宜居公园城另一加分项。为此,东区聚焦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力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停车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奋进美丽时尚幸福现代化东区,还有更多重拳出击。“十三五”期间,东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前1年8个月完成省挂牌督办13户沿江水选企业关停、取缔、拆除工作,自加压力关停“散乱污”企业130余家。
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从39.9%提高到42.8%,这既是东区奋力书写的“生态答卷”,也是“康养+”产业蓬勃发展的“底气”所在。“十三五”期间,东区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逐渐成形,康养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留住更多人心。
打造城市更新“东区样板”,擦亮区域性中心城区名片,东区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迈向“春天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