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邓嗣华 毛竹菊 王云 王飞 张明海

“我们不怕红军,红军是好人,他们打富济贫,不整穷人。”92岁的楠桠村老人龙桂芳在8岁时,亲眼见到了红军。当时的她也许并未意识到,路过村庄的这批亲切的陌生人,会成为她铭记一生的回忆。

7月26日下午,“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组A组进入雅安市石棉县境内,来到大山深处的擦罗彝族乡楠桠村,寻访中央红军当年在此地留下的故事。

楠桠村地处山垭间,进出都要跋涉曲折陡峭的山路。山谷里,楠桠河水奔涌向下,几十里开外即汇入大渡河。

1935年5月23日,经过彝海结盟顺利通过冕宁彝区的中央红军,向大渡河疾进。红军翻越拖乌山,经栗子坪、擦罗、新场,过马鞍山,到达安顺场。5月25日,成功强渡大渡河。

楠桠村村口的羊肠小道,是红军通往安顺场时走过的道路。就是在这样一个隐秘而美丽的村庄,代代流传着80多年红军经过此地的故事。如今,青山未改,楠桠村村民与红军的鱼水之情历久弥新——

楠桠村75岁村民任明才,小时候喜欢听邻居叶奶奶讲红军经过的故事。如今,他站在当年红军拴马的大青杠树下,将那段短暂却令人难忘的历史重提,眼中仍有饱满的感动与欣喜。

更有热心的当地村民,围着记者回忆从父辈口中听来的故事。他们熟悉红军踏过的每一寸土地,仿佛当时身临其境。

坚固的情感与信念,能抵抗时间的磨蚀。即使已经过去了80多年,村民讲起红军故事的真挚神情,依然很打动人。

村民所纪念的,不仅是那支开仓放粮、亲切爱民的红军队伍,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它提醒我们启迪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长征精神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