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肖雨杨 摄影报道

7月22日上午,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康庄社区“面包慢点点”烘培坊里十分热闹,来此买面包,喝咖啡的市民络绎不绝,成为大家打卡的“网红”店。

18岁的张智诚(右)是一名自闭症患者,每日他由妈妈李英(左)陪同来到“面包慢点点”工作。

面包、蛋糕、咖啡,室内干净整洁,布置简单温馨……走进面包房的第一感觉,这里和其他的面包蛋糕店区别不大。

然后,与众不同的是,这间面包房的面包师傅、服务员有3名智力障碍人士。

面包架上粘贴着“面包慢点点”的二维码,顾客可扫描它阅读相关公益信息。

今年37岁的服务员磨莉就是其中一位。每日,身高不足1.5米的她站在柜台前,为客人推荐面包。磨莉智力残疾2级,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从培训、试用到能独当一面,她用了差不多4年的时间。

磨莉(右二)在社区志愿者帮助下为顾客包装面包。

另外2名心智障碍人士的工作是给专业的烘焙师傅帮忙,完成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和面,揉面,清洗器皿,包装等。

社区建立了“面包慢点点”志愿者服务群,诚邀大家一起献爱心。

“‘面包慢点点’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是我们社区与成都新叶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开办的社区化助残惠民烘焙坊,目的为有智力障碍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康庄社区党委书记周成军表示,之所以叫“慢点点”,是希望市民们对残障人士多一点关心、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歧视,为他们就业提供友善的社会环境。

18岁的张智诚(左)是一名自闭症患者,每日他由妈妈李英(右)陪同来到“面包慢点点”工作。

周成军补充说,把社会企业助残项目引进社区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在给予助残项目支持帮助的同时,还能注入更多的社会服务。

烘焙师傅(右一)指导3名残障人士制作面包配料。

除了残障人士在店里工作,社区还征集了25名志愿者,分2班,在面包店义务服务。“智力障碍的员工在沟通上存在一定难度,志愿者会承担与客人沟通交流,对外营销、宣传、推广的工作。”周成军介绍。

烘焙师傅指导26岁的智力障碍人士肖通航(右)学习使用烤箱。

下一步,社区将进一步整合周边资源,着力推进与面包店有关的公益活动落地,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温馨服务。

小小的面包店传递着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