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是社会建设的坚强脊梁,然而,在自身权利保护上,腰杆子却不硬,历史上,拖欠农民工工资、明明是因工受伤也不给补偿、缺少医疗和社会保险等现象很常见。农民工腰杆子不硬,还是因为过去制度上有规定却无严管,加上农民工本身法律意识薄弱,财务、人脉资源都匮乏,缺乏保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好在,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

近日的两则新闻,显示了无论是制度还是法律,都坚决为农民工撑腰的决心。一则,是人社部昨天公布第三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并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0天的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做到“三查两清零”;一则,是川籍农民工讨医疗费遭“拖死你”案,二审维持原判,责任单位赔偿216万。

实际上,农民工欠薪问题,往往集中在过年期间爆发。而这两则发生在夏天的报道,则体现了政府为农民工“撑腰”的决心,甚至可以“冬病夏治”,未雨绸缪。

为农名工撑腰,不仅是制度上明文规定,更要行动上有所震慑。人社部昨天公布第三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就能产生这种震慑作用。不过,这种作用要放大,要把“拖欠农民工工资”计入企业不良信用信息里,同时在媒体上多加宣传,真正让企业意识到,咱农民工兄弟不是好欺负的,侵犯他们的权利,必将付出代价。如此一来,企业下半年必然警惕,有效预防欠薪行为发生。

为农民工撑腰,更要多为农名工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比如,川籍农名工讨医疗费遭“拖死你”案,虽然圆满结案了,但是依然让人心疼。这份公正,农民工罗文已经等了三年。而还有很多“罗文”,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财力和耐心打这场官司。毕竟,农民工一来,法律思维薄弱,二来,在涉嫌农民工权利的申诉上,法律规定是先裁后审,先申请仲裁,而申请仲裁的时效为60天,不少农民工因为知识欠缺,往往错过了最佳维权时机。

让农民工维权门槛降下来,就是为他们撑腰。比如,先裁后审制度上、时间上,能否为农民工改革一下?农民工维权,有没有更便捷的方式,比如网络、热线电话、公益组织?农民工的法律知识,能否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培训?

农民工权利问题不应成为监管的空白地带。日常化监管、日常化“撑腰”,“冬病夏治”,甚至“每日都治”,明确用制度规定农民工按月、随进度拿薪资,才能降低侵权可能和维权成本,让农民工放心搞建设,无后顾之忧铺起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