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张明海 文/图

7月18至19日,第二届清华“社区规划与治理”高端论坛暨成都成华社区规划与发展论坛在成都市成华区举办。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办。这场为期2天的论坛以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广邀日本、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内外专家大咖、社区规划师等社区规划领域内相关工作人员共计300余人,对社区规划师工作的整体推进及相关制度的建设进行探讨和分享。

成华社区规划师制度受国内外专家点赞

18日下午,在进行了现场点位参观后,一场气氛热烈的社区规划师工作坊——“成华龙门阵”举行。参会人员由点及面,对成华、成都乃至全国的社区规划师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深度交流探讨。同时,借助这一平台,成华区对前期社区规划工作进行复盘总结,助力社区规划制度发展和实践纵深推进。19日,全部与会嘉宾齐聚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20余名专家学者及社区规划工作者围绕国内外社区规划制度建设经验和实践探索进行分享,共谋全国社区规划发展路径,让本次论坛达到了“最高峰”。来自日本首都大学(东京)的饗庭伸教授、来自台湾联合大学的王本壮教授等专家学者针对其所在地区的社区规划理念及制度做了精彩的经验交流;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社区规划实务工作者则分享了许多优秀规划案例。

为什么业内将目光都聚焦在成华?随着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宜居环境的需求日益突出,精细化的社区规划也成为了各地重要课题。实际上,关于社区规划,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实践探索,但大多都只是停留在活动层面——而在成华,是率先进入社区规划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层面。

2018年,成华区积极探索社区规划师工作制度,率先在全国构建社区规划师“导师团—规划师—众创组”三级队伍体系,创新参与式五步工作法,持续推进社区规划工作落地落实。2018年以来,成华实施的260余个社区规划项目成效初显,在推动区域内宜居环境品质提升的同时,逐步构建起共治共建共享的格局,为全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有机更新交出了“成华答卷”。

成华区在论坛上发布了《创新与实践——成华区社区规划案例集》和《成华区社区规划实务指南》两本社区规划工作书籍。这是成华区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对现有工作成果进行总结。“这两本书内容详实、选取案例可复制可推广,可作为成华区深入推进社区规划工作的有益参考和方法指南,并向成都乃至全国推广。”与会嘉宾表示。

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之变

本次论坛的举行,对成华社区规划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让成华初步实现了城区面貌更新、宜居品质提升、治理格局升级。借助本次论坛,我们将吸纳总结更多优秀经验,助力成华社区规划工作迈入2.0升级版。”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说。

一年多的时间,成华在现有制度和案例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复盘、总结,目前已实现了理念、制度、路径三大创新:

— —从“空间”到“人”,实现“见物更见人”理念创新。成华社区规划工作摒弃只注重空间形态和建筑景观打造的传统观念,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文、地、产、景”五个要素,注重发动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空间改造,促进人与人关系的重构,打造熟人社会、和谐邻里,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根本性转变。

— —从单一到多元,实现社区规划模式创新。成华区转化政府单一投入模式为政府引导投入模式,积极调动辖区居民、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的多元投入;同时,改变“大项目、大整治、大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将规划建设切入角度转变为以小切口实现社区微更新,从持续的社区徼更新实现城市品质大提升。

— —从供给到参与,践行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成华社区规划工作的核心是全程发动居民共同参与,找到共同目标,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原来的社区规划通常是政府行为,居民互动参与不足,导致对居民需求把握不到位、回应不精准,更难以形成情感联结。成华社区规划三级队伍体系有效将居民需求与专业规划互动结合,构建真正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效果如何?数据说话。一年来,成华实施260余个社区规划项目,有“水湾滨河”“踏水桥北街彩绘墙”等城市公共空间提升项目,“清风广场”“和顺幸福湾”等院落微更新项目,和美社区“1+N”、致强社区“豫府新街坊”等创新社区治理项目,还有“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机车文化”特色街区等社区文化建设项目。

探索社区规划工作“2.0”版新路径

据了解,通过社区规划三级队伍体系合作互动,不断优化社区规划队伍体系及制度,成华区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治理主体,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之变,有力推动了宜居环境品质提升,塑造了城市新面貌。

成华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面总结复盘基础上,成华区通过深入学习研究、扎实推进实践、广泛借智借脑,着重对社区规划师身份界定、社区规划师赋能提能、社区规划参与角色责任界定、队伍体系与规划项目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完善社区规划师工作体系,推动社区规划师制度迈向2.0版本。

——找准社区规划师角色定位。在城市更新新语境中,社区规划师需要扮演研究者、设计师、社会工作者等多重角色,建立社区规划师队伍不仅要综合搭配城市设计、建筑学、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士,更需要发现和培育复合型人才。成华区在工作进程中将对社区规划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规划师要成为居民需求的调研者、多元参与的发动者、规划设计的实施者、项目建设的监督者、运营规则的主导者,在搭建居民参与平台、构筑政府与居民沟通桥梁、平衡居民需求与公共利益、培养运营维护自治力量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厘清政府、社区规划师、居民责任边界。现阶段的社区规划已从个别地区、个别组织的行动,上升为政府行为,政府制定政策框架、建立完善制度、统筹各方力量,才能系统、高效地推进社区规划;同时政府要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和规划师的专业贡献,不随意插手项目选择、设计过程。社区规划师在规划前期重点是搭建常态性沟通平台、组建居民骨干团队,让居民作为决策者、建设者、监督者参与社区规划全过程,社区规划师则做好“军师”和“导师”,专注于项目方案设计、助推落实施、开展专业培训。

——建立可持续运行保障机制。构建社区规划队伍评估指标体系,以多元主体参与度和项目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采取政府验收、第三方测评、居民评议等形式对社区规划师队伍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名名次与社区规划师待遇保障挂钩,完善奖优励先的激励机制和末位淘汰的退出机制。健全社区规划资金保障体系,在政府匹配专项资金、发动多元主体众筹等基础上,将项目运营与社区微基金建立连结,挖掘规划项目造血功能,以社区基金启动造血项目、以项目运营盘活社区基金。

成华区将借助本次论坛,搭建社区规划交流新平台,集思广益,群里群策,通过对前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优化社区规划运行体系,从而探索社区规划“2.0版”新路径。“未来,成华区将持续对全区和各街道社区规划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测评,对现有制度和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为建设‘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区注入更多活力。”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