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份事关每个中国人的重磅文件,不仅提出了到2030年的一系列健康目标,也为民众在健康领域细化了“国标”。比如,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等等具体标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的一系列行动,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全覆盖,不找理由,确保全民健康。

健康保卫战,确实到了千钧一发之时。这些年,我国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体上健康素质也不错,但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下滑。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19至22岁年龄组的男生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下降。2018年成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也显示,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依然优于成年人。

是什么让正值青壮年的人不够健康?原因很多元,工作压力、健康意识、运动成本可能是主要原因。

从工作压力上看,如果一个员工日常都是“996”工作制,即便工作不过是坐在办公室,但平日做完“脑力”劳动、僵硬的坐完一天,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运动呢?有的连觉都睡不好。

从健康意识上看,年轻人的健康意识有点“迷”。一方面,作为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人,可能从小就没有被灌输相关意识;长大后,所谓“青春”被赋予了挥霍、疯狂的含义,大学生缺乏特别硬性的监督,一些学生享乐主义严重。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袭来,“第一批90后开始秃顶”“90后高血压增多”等报道,让很多年轻人有所觉醒,但却依然改不掉习惯、打不破日常工作节奏,陷入了枸杞配啤酒、深夜敷面膜等等奇怪的养生方式。

从运动成本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不运动,已经成为常态,搬水泥、搬煤气罐、爬楼梯等都已经不再普遍,甚至连日常房屋清扫、洗完等都有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代劳。吃饭也越来越容易,甚至不用出门,直接手机点一点美味佳肴就送到了门口。这样的情况下,不运动的成本越来越低。与之相反的,是运动成本越来越高,想跑步吧,车水马龙的马路根本不是什么跑步环境,想打球吧,城市人口密集,免费的场地几乎没有,最重要的是找球友成本较高。最后,年轻人终于成了健身房的围猎者,却又再次因为各种理由难以持之以恒。运动和健康生活,成了一种奢求。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如何打赢年轻人的健康保卫战?比起多开健身房,最重要的还是制度。一方面,要树立良好的宣传引导制度,从儿童到成人全覆盖,让大家树立健康意识;其次,要有意识的减轻员工工作压力。为此,考核机制要改革,不妨加入一些身体素质参考项。再次,要营造运动场景,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运动,可以低成本的运动。成都修建绿道,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健康中国要有健康制度,也要有每个人的健康恒心。唯有针对不健康的原因,逐个击破,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以更健康的体魄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