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史诗般的壮举——长征,而四川是红军长征中路程最长、停留时间最久、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四川各族人民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7月17日起,四川日报、川报观察推出“红军在四川”专栏,以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探寻红军长征在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纵深、多角度反映红军在四川的壮阔历程和不朽丰碑。

1935年4月29日,中央军委在云南寻甸县发出了关于中央红军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指示。

金沙江形势险要,谷深、流急、浪大,且有敌兵封锁。要想渡过去,谈何容易。然而,渡江入川,是实现战略转移的需要,不能渡江,红军就有被敌人压在深谷被歼的危险。

红军巧渡金沙江简介碑

刘伯承率领的中央红军先头部队选择了从位于云南禄劝县和四川会理县两地的皎平渡口作为渡江点,5月3日晚,刘伯承率领的干部团顺利从皎平渡渡江。

过江后,刘伯承立即派人于上下游寻找船只,经多方努力,先后凑得敌人尚来不及破坏和藏匿的大小木船七只,在南北两岸即川滇两地找得船工三十六人,这几只木船与三十几名船工,成了数万红军人马成功渡江的唯一希望。

皎平渡渡江遗址

红军先遣队在夺得渡口创造了以上条件后,立即成立了渡江指挥部,并制定了《渡江守则》,规定了严格的渡江纪律。这使得陆续到达的队伍在整个渡江过程中,一切都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刘伯承向朱德总司令发报:“皎平渡有船7只,每昼夜能渡1万人,军委纵队5日可渡完。”朱总司令下令全军从皎平渡过江。

皎平渡山洞远景

毛泽东先前在赴皎平渡途中,见禄劝县的石板河一带易守难攻,即令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率部在此设伏。两天后敌万耀煌部果然在石板河中了红军埋伏,折损了一个团。

为保存实力,万耀煌谎报“未见红军,为寻找红军决战,决定退守团街”。万部的败退,为一、三军团改由皎平渡渡江赢得了时间。

5月3日至9日,历经七天七夜,中央主力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这一壮举,使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皎平渡大桥

1980年,皎平渡遗址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皎平渡上建起了连接川滇两省的皎平渡大桥。

(部分图片由会理县委宣传部提供)

红军虽然在会理只待了短短半个月,但他们的足迹遍及31个乡镇,为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如今,仍有许多动人的红军故事在会理广为流传,一起来看>>

一瓢水

五月的金沙江沿岸,天气像蒸笼一样闷热。一队打前站的红军战士向新堡子(今新发镇)前进。他们翻过一座座大山,个个渴得喉咙冒烟。可是到处找不到水喝。走到山坳中,忽然发现一间茅屋,战士们就想走过去找点水喝。

茅屋里住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娘,丈夫上山做农活去了。当老大娘知道找水喝的是穷苦人日夜盼望的红军后,就急忙去动手生火烧水。红军战士连忙阻拦说:“谢谢你,老大娘。我们要赶路,喝点冷水就行了。”老大娘听了,只好带着歉意去给红军舀水。可她走到水缸边一瞧,愣住了,原来只有一瓢水了。一瓢水怎么够几十个人喝呢?去背吧,又要往返很长的路,这不耽误红军赶路吗?她真有点为难。红军战士们看出了老大娘的心思,就表示到前边去喝。老大娘一把拉住红军战士说:“前面走老远都找不到水,还是在这里喝点吧。”

按理说,一瓢水连一个人都不够喝的,可是这瓢水却一直没喝完。第一个带头喝水的是一位背手枪的红军,他背过身去,好像要喝个够似的,其实只把嘴唇在水里轻轻润湿了一下,便让给另一个战士。这个战士也和第一位一样,湿了一下嘴唇又让给了下一位。结果几十个人都喝遍了,瓢里还剩很多水。老大娘看在眼里,感动地说:“红军真是好啊!喝点冷水都你推我让。要是国民党的兵,早就把瓢都抢烂了。”

悠悠彝汉情

在红军抢渡金沙江的战斗中,时任干部团第三营五连指导员的孔开先部队担负着抢占渡口的任务。当天夜里,他率领部队急行军,突然出现在皎平渡口的守敌面前,一举歼灭了敌人,完成了抢占渡口的任务。第二天清晨,敌人一个团的兵力扑向皎平渡,妄图夺回渡口。孔开先又率部队在离渡口十多华里的山上和敌人交战,把敌人击溃。不幸的是,在这次战斗中,年仅24岁的孔开先双腿负了重伤,由于部队要继续北上,不得不把他留在通安镇附近养伤。

5名红军战士抬着孔开先同志,在离通安镇东约三华里的坝心村敲开了彝族老乡赵国友的家门,当红军说明来意后,这位彝家小伙子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打扫,整理出一间屋子,找来床板,铺好被褥,留下了孔开先。

红军北上走后,赵国友搬进孔开先居住的屋子,每天为他喂水、喂饭,并用彝族人接待贵客要杀生的最高礼仪,把自己家唯一的一只鸡杀了给孔开先补养身体。几天时间,两人相处融洽,亲如兄弟。但由于当时环境恶劣,缺医少药,孔开先同志在受伤后的第13天不幸牺牲了。临死以前,他紧紧握住赵国友的手说:“老乡,你太好了,是你精心照顾,才使我多活了十三天。”

红军队伍已经远去,地方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为保护好开先同志的遗体,赵国友忍着悲痛,邀请了邻村的三个亲朋好友,在当天晚上悄悄把烈士掩埋在了自家屋后的小山包上。

(会理县党史办整理收集)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英勇故事,也启发了许多文艺作品的创作。一起欣赏>>


▲歌曲:《红军从咱会理过》(代伐钟作词、孙思源作曲、王莉演唱)

▲歌曲:《金沙江畔有我家》(代伐钟作词、余尚义作曲、王莉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