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何海洋 尹钢 吴聃

2001年,当深埋3000多年的太阳神鸟金箔,被从地下挖掘出来即惊艳世人,成为古蜀文明的象征。

20年后,以太阳神鸟构型为设计理念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撩开“人文机场”的面纱,其浓郁的巴蜀文化特色,同样让人流连忘返。

在国内机场中,天府国际机场创新性地在机场建设初期就同步开展文创研究并引入文化创意专项设计,将蜀风雅韵充分融入机场的整体设计和建设中,让机场这个特殊的门户,成为了展示四川本土文化特色的“天府之窗”。

博采众家之长

呈现“同行天府道”

机场拥有空间、时间与流量优势,具备成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潜力,围绕机场打造文化宣传地,在国际上并不罕见。韩国仁川机场的传统文化展现、日本羽田机场的美食文化体验、荷兰史基浦机场的艺术空间营造,都已成为文化彰显的典范。

天府机场如何更好地呈现四川特色文化?

当文化艺术建设这道“命题作文”摆在面前时,这是建设者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对国内外机场文化建设进行大量调研后,建设指挥部提出,机场文化建设总体定位是“同行天府道”,T1航站楼、T2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和空港大道则分别表达“自然之道、人文之道、生活之道、锦绣之道”四大文化主题。

如何呈现“天府道”?筹备过程中,天府机场建设指挥部广泛征求了专家学者意见,大家认为,天府机场文化艺术建设在内容上充分彰显四川地域特色,在形式表达和表现方式上又要融合文化、艺术和现代科技,满足现代人的欣赏体验需求。

为达成这一目标,天府机场建设指挥部主动引入相关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源。同时,建立起艺术咨询论证机制,组建由文化学者、艺术家、评论家和建筑设计师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实施过程提供咨询和质量把关。

由此,有了现在呈现在大家面的“人文机场”——

航站楼内艺术品主要由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两家专业机构担纲,各显所长,完成具体点位的创作;T1航站楼前跌水池和迎宾厅两个标志性点位则采用面向国内知名艺术家公开征集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设计。

搭建完整体系

多形式展现巴蜀文化

“大多数机场,主要聚焦某个点位或某个层面,凸显文化内涵。”天府机场建设指挥部规划设计部工程师王冠懿介绍,机场空间体量几十万平方米,几十平米甚至上百平米的文化展示区如同沧海一粟;天府机场的文化艺术建设不是点缀,而是搭建起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机场文化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对四川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基于对功能空间的梳理和旅客动线的研究,建设指挥部将蜀风雅韵植入了航站楼整体设计。

楼前景观绿地和T1航站楼迎宾厅,各有一处由国内著名艺术家创作的标志性雕塑作品;


旅客候机区、到达廊、庭院、T1航站楼值机大厅的“天府巷”、VIP大厅通道等区域,散落着各种公共艺术作品;


成都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7家川内知名博物馆也与天府机场合作,共同打造了航站楼文博空间,展示传播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


庭院是机场建筑的一大亮点,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T1、T2航站楼内共有12座庭院,即以“草堂、雅舍、逸居、味府、乐园、竹韵”为主题的6座参与性庭院和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4座观赏性庭院,还有以“锦绣蜀山”“青城幽径”为主题的2座观赏、参与性兼备的核心庭院。

GTC交通换乘中心内,设置了特色餐厅、面点轻食、地方小食、甜品轻饮等商铺,其建筑与装修风格无不应和着“生活之道”的活色生香,丰富多彩的巴蜀元素与香飘四溢的四川美食,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天府生活画卷。

而航站楼外的航站区绿地、空港大道景观、莲花水库机场公园等区域,组成了天府机场的整体景观设计,总面积约130公顷。景区间或连绵蜿蜒、或迂回跌宕、或悠游开阔,是“锦绣之道”的魅力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