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小峰 摄(视觉四川)

汶川作为大禹的故乡和大禹文化的集中地,在农历的六月初六后,由汶川县文联主席、羌族文化专家杨国庆的带领下,几十位专家学者乘车进汶川绵箎镇大禹村石纽山,对大禹遗迹再次进行探寻。

杨国庆向专家学者讲解早已风化的“禹迹”石刻。

车进山间小道行不远,专家一行再次徒步踏碎石烂路,蜿蜒前行。徒步2小时,顺关梁而上,海拔1600米的半山腰之平坦地就是刳儿坪,是汶川人认为的大禹出生地。

早期人类凿刻的痕迹在山上的许多岩石上仍清晰可见。

专家学者拜访了禹王庙、圣母祠、洗儿池等大禹文化遗址遗迹。现禹王庙为混砖结构,原为木石结构,香火兴盛,庙前供大禹像,形象威武;圣母祠原为穿斗式木石结构建筑,青瓦飞檐,祠殿中塑圣母像。禹王庙和圣母祠于数十年前毁坏,至今尚可见禹王庙旧址基石,见证寺庙兴衰的唯有庙前一株百年古柏高耸入云。

散落灌木丛林间的许多岩石上,人为凿刻的印记还能寻见。

石纽山上的石岩和散落在灌木草丛中的巨石大都留有早期人类凿刻的痕迹,有的已风化不清,有的仍清晰可见。在“禹迹”石刻处,专家学者们仔细进行了查看,虽然不能断定此处石刻的年代,但此处石刻很可能与大禹文化有紧密的联系。

在修缮好的禹王庙旁,还可以看到旧遗迹的基石。

在刳儿坪周围,还有石纹30余处,大都凹凸分明,纹线清晰,三角形、方形、圆柱似纵目,疑似汉字笔划等。有人解释为大禹治水图?最早的羌文?大禹部落原始记录……众说纷纭,尚待考证。

洗儿池相传为禹母生禹到此处洗涤,染红了池水浸红岩石,遗址尚存,但池水早已干涸。

现在汶川县境内仍然保存着的大禹遗址遗迹除了石纽山、刳儿坪,还包括涂禹山、禹碑岭、天赦山等,这些文化遗址遗迹的发掘和研究,必将为丰富和发扬大禹文化,为汶川建设天府旅游名县提供文化自信和文化动力。

到刳儿坪的山路全靠徒步。

散落灌木丛林间的许多岩石上,人为凿刻的印记还能寻见。

崎岖的山路上,在岩石堆中生长的野生黄瓜。

到刳儿坪的山路全靠徒步。

山脚下都汶高速上车来车往。

发扬大禹文化,如今的汶川县处处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