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阳菲菲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的院落政务志愿者做的帮办笔记……” 6月22日,都江堰市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省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下简称:“三化”建设)现场推进培训会在这里举行。来自成都、攀枝花、雅安、乐山、眉山、甘孜、阿坝、凉山8个市(州)、33个县(市、区)、33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系统的150余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切磋学习。

这是继去年底,我省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活动启动以来的首场现场推进培训会,半年以来,我省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程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成效初步显现

聚焦中心为民办实事

“我的记忆中,这是全省政务系统首次开展这样的活动,便民服务中心‘三化’建设方案的出台,为便民服务如何更标准、更规范、更便利提供了依据,通过这样的现场推进学习,不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实在的经验。”谭俊杰是政务服务系统的一名老兵,他在现场分享了参与便民服务“三化”建设试点创建这半年以来的感受。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系列决策部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三化”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试点范围覆盖广泛——目前省市县三级“三化”试点覆盖183个县、655个乡镇(街道)、3189个村(社区)。雅安名山区、德阳罗江区等地实行全域试点。

基层办事更规范更标准——各级政务服务部门牵头,按照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工作方案、“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示范便民服务室”创建方案、指导手册和政务服务“三大行动”有关要求,全省乡镇村便民服务网点,实现了场所布局更科学合理、软硬件建设更标准更规范、服务更便利更周到,部分地方还在服务亲民化上取得突破。

便利化程度有效提升——各地聚焦群众、企业生产生活高频事项,对照全省“一件事一次办”指导目录,结合实际制定更多“一件事”事项目录,让群众易懂、易办、满意办,同时围绕“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平均下放(委托)乡镇事项130余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站)111项、村级代办40余项,镇村便民服务办事范围有效扩大。

八仙过海显“神通

因地制宜解民需

全省21个市州,各地经济状况不同,发展不同,群众所呈现的需求不同。在依照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中心‘三化’建设“规范动作”以外,各地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亮点频出:

“政务服务+社治”,多方联动解民需——都江堰市创新特殊人群志愿者帮办机制、设立“政务志愿服务证”机制,鼓励社区志愿者参与基层政务服务帮办、绵阳北川县开展“背包”上门服务、德阳罗江区推行项目秘书制、阿坝州壤塘县和泸定县等民族地区推行“汉语+民族语言”服务、成都高新区将127项个人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委托)街道受理办理,率先将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等委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办理。

“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基层经济发展——雅安市政数局与雅安信用联社办事处签署协议,开展“政务服务+银、电、邮、气”合作、雅安名山区落地“政务服务+金融”模式,促进政务服务与金融、文旅、物流等有机衔接,建立金融服务站,推行金融服务“0线下接触、0纸质材料、0担保抵押”,实现“日常金融服务不出户、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

“这项工作是‘小切口’展现‘大担当’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是‘小舞台’,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大舞台’。”在推进会现场,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吕芙蓉强调,“三化”建设活动,是我省政务服务系统首创,也是政务服务系统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改革工作部署的重点抓手,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四川实践,各地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提升居民、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努力把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让“放管服”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企业群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图片由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