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村 孙浩 摄

川观新闻记者 边钰

这条线路沿途可以游览汶川特别旅游区、北川羌城、建川博物馆、战旗村等11个景区。地震无情,大爱无疆,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如今已成为全球灾后重建典范,乡亲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着“抗震救灾”五日游线路,回望灾难,珍惜当下,这是一条“治愈”系线路。

第一天:成都市

点位1:建川博物馆

全称为成都市建川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5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30

点位2:战旗村

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西部,郫都区、都江堰市和彭州市三区、市交界地,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距离成都市40公里,是成都市“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核心区,也是“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战旗村景区”组团核心区。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第二天: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涵盖汶川南部的三江乡、映秀镇和水磨镇,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毗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是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区。

点位1:水乡藏寨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三江乡以独特的自然水系为核心,建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水乡藏寨包括牌坊、水车景观、明月亭、藏家风情园、购物长廊、游客中心等。

点位2:漩口中学遗址

漩口中学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所有校舍建筑下沉、坍塌,震前建筑为5层,震后5层楼只剩下3层,3楼变为1楼,原本的1楼2楼变为碎屑。灾后重建中,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作为遗址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也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央周年祭奠仪式会场。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第三天:北川羌城

北川羌城旅游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川羌族自治县,由北川地震遗址区、北川新县城,北川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吉娜羌寨、维斯特游客中心等景点组成。

点位1: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北川县城受灾惨烈,顷刻变为废墟,其中老城区房屋80%以上倒塌或被山体掩埋,新城区房屋70%以上倒塌,其余房屋均成为危房。特别是县城四周山体因地震发生大面积崩塌,摧毁大量建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震后对北川老县城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在任家坪开工建设地震纪念馆,使其成为世界首座以整体保存地震、洪涝灾难原貌,集见证、展示、纪念、警示、科普、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文化、科学理论、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平台。

点位2:羌族民俗博物馆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座落于北川新县城中轴线上,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2平方米。该馆是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继承和弘扬古羌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2009年10月,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与中国民族博物馆签订协议,成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北川分馆。

点位3: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毗邻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任家坪,占地14.23万平米,建筑面积1.428万平米。主题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这里是四川省灾后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宣部确定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三基地一窗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科普体验馆具有“纪念、展示、教育、宣传、科研”等功能。

对外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6:30

第四天:青川县

点位1: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2008年11月12日举行了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该地震遗址公园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也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

对外开放时间:全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