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川发出向凉山深度贫困发起总攻的号令,共计5700多人派往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2018年7月起,川报观察开通“凉山脱贫大决战的故事”专栏,面向奋战在凉山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帮扶工作队成员和亲属们,征集你们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

夏医生的三个新身份

图/文 夏纪毅

(作者系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挂职凉山州昭觉县龙沟乡党委副书记)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因为一条几乎绕到金阳县边界,又从山顶曲折而下的小公路,才摆脱了与世隔绝的尴尬。自全省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作为曾经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后来西南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作为我省选派的5700多名赴凉山综合帮扶的一名队员,因十二年前一份浓厚的彝汉感情,我主动申请回到凉山,回到这片我魂牵梦萦的土地,来到昭觉县,成为紧邻“悬崖村”的龙沟乡挂职党委副书记,专职脱贫攻坚工作。

除了曾经的夏医生、夏教授,在龙沟乡,我又有了许多新称谓,每一个称谓背后,都是汗水付出后的收获。

带领村民种植黄芩

“夏老板”:自掏腰包鼓励村民种植黄芩

精准扶贫就是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集中各种资源,对症下药、攻坚克难的过程;是区分不同情况,因情定策、补齐短板的过程。

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我协同由各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扶贫队员组成的工作组,逐村逐户开展调查,摸底核算。

因为来凉山之前,我主攻医药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联合农业机构、大专院校,做足理论与市场调研后,我们制定了走“黄芩产业脱贫”的路子。在获得西南医科大学和凉山州科技局药材种植项目支持后,2018年初,我们在龙沟乡开始科技扶贫试种,在有着不同海拔、水源、土壤类型的3个乡,共试种60亩黄芩的种苗。其中,龙沟乡种植20亩,带动了14户(建卡贫困户12户)老百姓参与。为了确保增收,我又代表集体与河北一家药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明确了比市场价高1.0元/斤的保底收购价。

因为药材“三分种,七分管”,自从2018年4月6日黄芩下地,我的绝大部分心思和精力都播撒在土地里。药材公司派来的种植专家与我一起手把手地教当地老百姓种植技术,反反复复抓管理,我不得不以“老板”的担当,一心想为大峡谷地带乡镇找到了一条脱贫奔康的路径。

高海拔地区黄芩种植成功

因为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我自掏腰包设立了“管理奖”,以此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阿尼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石扎古体,把家门口的三亩多土地承包给了我,笑称是给我“打工”。因为照料的药材长势良好,他还拿到了额外的奖励600元,这让他很是高兴。

去年11月中下旬,我们成功突破了黄芩的种植理论上限海拔1900米,在海拔2850米的高山地区,让黄芩试种成功,亩产达到3050元左右,这是当地种植土豆收入的两倍、玉米的三倍......,这笔收益成为集体经济“雪球”的初始。

这次成功,很振奋人心,为整个昭觉县甚至凉山州类似海拔、缺水、贫瘠地区的轮作土地及荒地种植起到了示范效应。

试种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接下来需要开始“有节制”地推广药材种植。如今,参与种植的村民们,都已经成了熟练工,他们是大面积推广黄芩种植的“星星之火”。

黄芩嫩芽茶

“夏书记”:小康互助制定盘子 创新产业撬动发展

“智慧进山,项目进山,感情进山。”

初调回凉山,我和驻村帮扶队成员们就立刻投身到了火热的硬仗中,修路建房、发展产业、移风易俗……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仅仅三个月,窝在高校做研究的“白面书生”就变成了“黝黑农民”,体重整整减掉了30斤。

龙沟乡党委书记马比伍哈握着我的手说:“夏书记见多识广,你的到来为龙沟带来了新气象,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

龙沟乡5个村中有3个贫困村和1个深度贫困村,有1001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近全乡总数的一半。“思路决定出路。”我立足当地精准扶贫的需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结合交通道路建设、安全饮水、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富民产业等工作,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把关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全面细化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做到减贫内容分解到村、明确到户、靠实到人,确保完成减贫任务。

到金野以匹村进行“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的交叉检查。

龙沟乡是省、州、县三级医疗单位的帮扶点,我与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昭觉县人民医院下派的驻村工作队一道,与乡党委、政府精诚合作,协调配合,在强大的政策支撑之下,为龙沟乡谋划着走向现代的路径。以产业为发展的支撑,龙沟乡制定了长远规划。

除黄芩等中药材种植外,位于龙沟乡政府的“扶贫车间”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使得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变成现实。在此之前,村民们加工荞麦,需要去到8公里以外。这个“车间”的建立,结束了这一历史,同时,兼具清洗、打磨、抛光、磨面、包装等功能的车间,为龙沟乡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

综合帮扶队员们在认真整理材料总结问题

2018年扶贫车间全年销售总量达到191万元,金野以匹村集体经济纯利润仅此一项增加30余万元,2019年初集体经济第二产业的“黄金茶坊”“云端人家牛场”的建立,为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注入新鲜活力,与四川和欣药业及河北安国市两家药材公司合作协议的签订,为当地百姓和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提供了足够的保证。至此,我们一开始提出的“半开放式内生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得以实现。

开发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四种口味的黄芩芽茶

“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村”,这是每个综合帮扶队员的承诺与决心。

黄芩茶礼包

“夏叔叔”: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龙沟乡的孩子们,总是甜甜地叫我夏叔叔,但其中有五个孩子的称呼别具含义。

阿尼米村是龙沟乡唯一的一个非贫困村,但插花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仍高达36.7%。其中一户人家的状况,最让我感到揪心:顶梁柱早逝,年轻的母亲拉扯着5个子女艰难度日。而5个孩子里,大儿子即将上初中,老二残疾不能站立和行走,最小的才蹒跚学步……36岁的母亲累得像50多岁的人。与家里商量后,我决定认养这5个孩子,从此,我的肩上又多了五份沉甸甸的责任。

“读书是出路,孩子们读书的一切费用,都由我负责。”作为“干爸”,我希望孩子们不仅生活状况有改善,学习成绩也能有提升。每次有机会回泸州,返程时,妻子小兰总要在后备箱里塞满给孩子们采购的衣服和学习用品。

夏爸爸和儿女们在一起

今年春节,我把“大儿子”带到泸州,与家人一起过年。孩子因此实现了很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出大山,第一次去到了大城市,第一次有家人围着发红包……

孩子们不负期望。“大儿子”今年以全班第二的成绩考入了昭觉的中学;最小的“丫头”,见我到家里,总会摇摇晃晃拧来小板凳……孩子们十分乖巧可爱,但不善于表达,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称呼我为“夏叔叔”。但在他们的心里,这个叔叔和爸爸一样亲。

教育就是未来,“夏叔叔”的爱不仅仅只面向这5个孩子。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在妻子的建议下,我们夫妇俩向龙沟乡中心学校捐赠5万元,成立了“育蕾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基层一线的教师,以实际行动兑现倾尽全力参与扶贫的承诺。

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我来龙沟乡之前就对自己许下的誓言,现在正在一步一步兑现中。胡杨根植于茫茫戈壁,却用斑驳的身影唤醒昔日枝繁叶茂的梦想。我愿做龙沟乡的一树胡杨,任岁月流逝,不负青春。

更多征文作品正在川报观察上展示

点击下图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