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五月/大地生香/我的亲人都背过脸去/用弯镰祭祀大地/挤出体内的盐/喂养泥土/太阳的银针/煨过艾火/扎弯驼的脊背……”

6月16日,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村民杨俊富拿起锄头、卷起裤管,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吟咏自己创作的诗歌。

杨俊富有个响当当的身份——“全国十大农民诗人”之一。而在当地,依托“云峰诗社”及其刊物《云峰诗草》,这样的农民诗人还有不少。

“‘云峰诗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的成员包括乡绅、政府官员、医生等,是德阳地区最早的民间文学社团。”68岁的龙敦仁是土生土长的星光村人,2007年云峰诗社“复社”后,担任诗社“掌门人”长达8年多。

如今,云峰诗社有100多名成员,80%为农民,每年推出两期《云峰诗草》,体量达200页以上,开设了10多个栏目。建党百年之际,诗社准备推出新一期刊物,不久前,当地农民诗人又齐聚云峰诗社,交流创作、分享心得。

尽管作品大都以乡村生产、生活为主题,这些农民诗人的风格、视角却各不相同。

刘复东是星光村的水果栽培“土专家”,他把不同季节的果树管理要点,编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好用好记的快板书、打油诗,让果农在轻松快乐中学到种植技术。“我们很多诗人,就是在生活中去寻找诗歌,在诗歌中去生活。

诗歌,这种看似“阳春白雪”的文艺形式,在罗江找到了最有泥土气息的存在方式。


我们是‘拿起锄头搞生产,放下锄头吟诗篇’。农闲时节,大家在一起写诗、吟诗、赛诗,还带动了一批娃娃诗人和爱好者。”龙敦仁说,其实,现代的农民不再是一味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在劳作之余,也追求多元的精神享受。

“住上新房子,安逸噻!”


“在田坝上看电影,安逸噻!”


“老小区换新颜,安逸噻!”


“安逸噻”,这个四川人的口头禅,饱含满意、开心、舒服、赞赏、精彩等含义。脱贫奔康路上,越来越多的四川人过上小康生活,有的住进了人才公寓,有的通过直播带货有了新收入,有的将诗社开进了田园中……


在不同的人眼中,小康生活有着不一样的体现,但要用语言表达时,他们都想说一句:“小康,安逸噻!”


即日起,川观新闻推出小康,安逸噻系列融媒体报道,用镜头和故事展现四川21个市州普通人的小康故事,敬请关注。

策划:谭江琦 王怀

统筹:阮长安 孙琪

本期执行:余如波 熊珮 甘翠

制图:甘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