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平整理

四大名著之所以经典,不仅因为故事好看,还因为他们是当时社会民情的“百科全书”,端午节在其中也有精彩的呈现。

民俗斗百草

《红楼梦》原文第六十二回

宝玉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时近端阳,而古人有端阳节斗百草的习俗。

原文写道:“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史料记载,斗百草的游戏最早源于周代,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端午节的一种习俗,《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斗百草有两种斗法,一种是“文斗”,一种是“武斗”,香菱和芳官、蕊官等人的斗草就属于“文斗”,我们小时候也玩过斗草的游戏,那个就属于“武斗”。

斗百草的端午习俗,在今天的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消失了。

插艾蒲、系虎符、赏午

《红楼梦》原文第三十一回

本回短短一句话里,提到了古人过端午的三个习俗:“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蒲艾簪门”就是在门两边插上蒲艾等香草。 “虎符系臂”是用绫罗等织物制成小老虎形状的东西,系在儿童的手臂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赏午”在原文是指王夫人请薛姨妈母女一起“赏午”,即一起用餐,庆贺端午。古人端午节吃饭,要喝雄黄酒、吃樱桃、桑葚等时鲜果品,还有赏石榴花等清雅的活动,因为此时正是石榴花怒放时节,这些习俗放在一起,称为“赏午”,是端午节才有的风俗。

曹娥碑与端午节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这一回中,曹操问曹娥碑的来历,蔡琰告诉他,这是她的父亲蔡邕为孝女曹娥所题。而曹娥之所以成为孝女,是因为她父亲曹盱在五月五日端午节当天,“醉舞舟中,堕江而死。”

后有解释说,端午节当天是祭祀潮神的日子,迎神的船队由曹盱指挥,船逆着江流行驶。这一日风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身亡,人们许久都没有打捞到他的尸体。十四岁的曹娥便投入江中,几天后,抱着父尸浮出水面。

罗贯中的小说精彩之处似乎也在于此,在接连的军事和政治权谋之外,也插入一些细腻的民间故事,可读性大大增强。

朱紫国国王噎粽子

《西游记》中第六十九回

唐僧师徒一行人来到毗邻西天的朱紫国。恰巧赶上国王病重,师徒四人为国王诊治,问起国王患病缘由,国王告知说,三年前,正值端阳时节,他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这时来了一个妖精,国王受到了惊吓,把粽子凝滞在内,日后,国王又思念被妖精掠走的王后,因此得了此病。

好在遇到唐僧师徒, “今得神僧灵丹服后,行了数次,尽是那三年前积滞之物,所以这会体健身轻,精神如旧。今日之命,皆是神僧所赐,岂但如泰山之重而已乎!”但愿国王不会留下粽子阴影。

端午诗词  《水浒传》

《水浒传》除了描写梁山好汉和农民起义,也是一部反映宋朝生活的百科全书,描写了元宵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节日场景。以下这首词描绘的就是宋代京城过端午节的情景。

盆栽绿艾,瓶插红榴。

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

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

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

食烹异品,果献时新。

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

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盆里栽着绿色艾草,瓶里插着红色榴花;菖蒲、角黍(粽子)裹着如银似玉般的米,宋朝端午节的繁华热闹可见一斑。

综合自百度百科  搜狐网等

图片由吴平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