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药王谷的中药知识介绍)

川报观察记者  石小宏 摄影报道

到2025年,中医药行业文化建设基础更为坚实,中医药文化传承队伍不断壮大,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体现四川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不久前,省委宣传部、省中医药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力推进我省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需求,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文化。

近日,记者随省卫健委、省中医药局组织的四川中医药文化采访团,先后来到秉正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北川县中医院、药王谷康养中心等零距离感受着“川派”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意见》提出,坚持继承发展、转化创新,积极构建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社会相协调的创新发展体系。

走进位于成都西村大院的秉正堂,第一感受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在这里既有中医的坐诊堂,也有浓郁时代色彩的吧台。吧台上摆放着的鸡尾酒散发着阵阵的中药清香,而由他们开发的中药香囊、护肤品以及具有食疗价值的中药小饼干。秉正堂总经理何宇新说,中医药博大精深,传统的治疗技法需要传承,而中药的市场开发也需创新发展。他们开发的这些具有市场价值的与中药相关的产品,有的已初具规模,有的还走向了海外。

(秉正堂的中药鸡尾酒)

《意见》提出,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引导广大群众走进、认识、了解中医药,提供正确、安全、科学的中医药知识。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里,这里有众多医药文物、药材标本,还有经过现代制作3D全息投影、场景再现等,可以让人们最直观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尤其让孩子们通过立体的视角更能接受中医药的文化。据介绍,博物馆收藏有3000多种药材标本以及骨针、石斧等中医药文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到博物馆来参观的人逐年增多,其中就有不少是中小学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中的药材标本)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经典疗法,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治未病中心里,灸的运用还在不断的创新发展。现在人们用电子产品时间长,眼部疲劳症和干眼症较多,他们就在已有的针灸疗法基础上,创新出新的核桃灸法。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告诉记者,核桃灸法掏空核桃放入中药进行熏灸,既可保护眼部,又达到了治疗的效果。在这里,像核桃灸这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灸法,还有不少。

(核桃灸)

“加快推进四川省藏医院、藏羌医院和彝医院建设,开展藏、彝、羌、苗等民族医药文献挖掘整理,集中汉译一批民族医药文献。”《意见》中也专门提出了对民族医药要挖掘与发展。

而走进北川中羌医院,民族医药的传承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在医院的骨科诊室里,老羌医熊估安正在给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这位患上关节炎的患者是专程前来看羌医的,患者告诉记者,羌药又好又便宜,多年来他一直在看羌医,尤其是在骨科方面。在医院的另一间诊室里,自幼学羌医的72岁的母贤志仍坚持为患者看病,“当地人离不开羌医啊”,母贤志说。在北川县,不仅有着羌医院,还有一座羌医博物馆,羌医羌药在当地已有着浓厚的社会基础和氛围。

距离新北川县城几十公里,有一个药王谷,这个名字正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提起。在《意见》中提出,建设一批省、市级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一批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基地),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而北川药王谷便是其中之一。

在药王谷里,中医药文化味道十足,中药种植园里道地药材与标识牌让人们可以一眼就能认识药材的名字和功效,正在打造的娱乐设置中也将融入健康元素。药王谷相关负责人王玺说,有趣、好玩、不说教是这里宣传中医文化的最大特色,把中医文化融入娱乐、休闲项目上,让人们可以在玩耍休息中潜以默化的感受中医、体会中医到了解中医、喜欢中医。

两天零距离感受的“川派”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尽管只是我省中医文化中极小的部分,但也能以小见大。记者从省中医药局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实施一批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重大项目,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持续实施“十百千”工程和国、省中医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发挥我省中医药资源优势,争创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大力推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基地“三个一批”建设,提升川企川药核心竞争力。加强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中心建设。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和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让“川字号”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进入千家万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