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晋朝 华小峰

6月7日,由中共四川省委网信办、中共重庆市委网信办、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和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重温光辉历程 传承红色基因”网络名人川渝行活动在四川成都正式启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全国多位网络名人、省内重点新闻媒体赴雅安、甘孜、阿坝等地实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

活动的第一站是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泸定桥。从雅安市区出发向西行驶约100公里,在穿越漫长的二郎山隧道后,山间的高速公路陡地由缓和变得逼仄;接连几个螺旋式下坡后,车外响起了隆隆的水声。未见其形但大渡河的澎湃汹涌已经震撼了此行的所有人。

泸定桥上游人如织

沿着大渡河西岸满是旅游商店的小街行至泸定桥畔,86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烟火气与如织的游人。“这可能就是先烈们最想看到的新世界吧。”微博博主“斯图卡”告诉记者,越是走进像泸定桥这样的红色圣地,就越有一种时空交错感;当眼前的恬淡与历史的壮烈相交融,作为后辈就更应铭记红军先烈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泸定桥头

回望八十多年前,1935年5月29日下午,嘹亮的冲锋号猛然吹响,回荡在大渡河两岸的山谷间。22名战士手持大刀和木板作为先头部队夺取泸定桥。他们面对的是泸定桥上仅剩的十三条铁索,和敌人交织的火力。这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0岁的年轻人,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最终仅用了两个小时便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泸定桥。

泸定桥

如今,河水依旧,铁索依旧,只是换了人间。参加此次活动的微博博主“以史为鉴”是第一次来到泸定桥,他坦言,行走在如今的泸定桥上即使是铺了木板依旧是胆战心惊。“作为文史作者,对于飞夺泸定桥一段历史还算比较熟悉,但是这些都是来自于书本上面的描述。这次来到泸定桥,才算亲身感受到当年的22位勇士是以怎样的勇气和信念,在没有木板仅剩13条铁索的桥上奋力为红军杀出一条血路的。”他表示,这次来到泸定桥让他对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希望能通过文字,让更多的读者去感受当年红军的伟大。

“在重重围困下,身体极度疲惫连日的强行军,仅凭借破烂不堪的草鞋,用双脚‘飞’走120公里,又凭着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近乎神奇的夺桥战斗。”沿着红军当年进军的方向,通过泸定桥,微博博主“斯图卡”感慨道,泸定桥是进藏的必经之路,是连接当时四川与涉藏地区经贸的唯一通道,这座桥得出名,不是因为其经济地理位置,而是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伟大壮举。“我们应该讲好这些故事,让长征的精神去激励下一代人。”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