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6月6日是第七个全国“放鱼日”。2021年全国“放鱼日”成都增殖放流活动在金堂县沱江文化博物馆东进港举行。本次活动共向沱江金堂段投放中华倒刺鲃5万尾、鲢65.8万尾、鳙50万尾,共计120.8万尾。据悉,“放鱼日”当天,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放流活动,共计放流1700余万尾各类鱼苗。

长江绵延6300公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高强度的生产开发,长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因此,一方面要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另一方面加强增殖放流活动,促进长江流域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水域生态结构的优化。禁渔放鱼相结合,长江的鱼儿才能更加迅速地增长。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长江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川现有鱼类230余种,其中特有鱼类10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80余种,渔业资源的珍稀程度和经济价值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此次全省增殖放流,是在禁渔近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波助澜”。江河里鱼多了,不仅对于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目前,四川禁渔放鱼成效明显,多条河流鱼类数量回补同时,珍稀鱼类明显增加。但是,个别地方也存在禁渔期捕鱼、电鱼炸鱼、超标垂钓等行为。因此,还需要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网信部门和公检法等多个部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治理违法捕鱼的各种短视行为。久久为功之下,逐渐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才能铸就保护长江鱼儿的保护网。同时,还要加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全社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