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彤

眼下,峨边县新场乡星星村的花儿开得正艳。6月6日一大早,村民王建均就忙碌起来,把花圃里一盆盆马兰搬进自家的蝴蝶棚。

忙完后,又赶到村里的合作社照料蝴蝶、萤火虫,用他的话说就是“蝶舞萤飞间,星星村最后一户贫困户告别贫困,正努力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夫妻先后患病

成了村里最后的贫困户

原本,30岁出头的王建均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依靠夫妻两人务农和打零工,一家四口温饱无忧。2015年,他患上了多脏器结核病,一方面要治病休养,另一方面务农打工体力不支,最终入不敷出因病致贫。望着一对年幼的儿女,和大着肚子勉强操劳的妻子,王建均觉得生活没了指望。

绝望之际,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谢俊杰和村社干部们上门来了。医疗、教育、住房等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很快解决了王建均的后顾之忧。乐山电力等帮扶单位还组织贫困户以及村民们打开思路,利用高海拔资源优势,2016年5月,星星村成立峨边神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纯天然高山时鲜品牌蔬菜和原生态家畜养殖,而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成了“股东”。

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全村逐渐兴起近千亩高山蔬菜水果经济作物产业和生态养殖产业,特色食品加工厂也从无到有,“来自星星的山货”更是因电商平台销往全国。“生活有了希望,一家人都憧憬着小康日子的到来。”王建均当起了合作社股东,分享合作社红利;当起了“地主”,参与了部分土地流转坐收租金;在家门口领起了工资,当起了合作社黄花加工作坊的技术工人。

然而,当2017年星星村实现贫困村退出、贫困户退出“双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降为0.53%,王建均一家却因妻子患病成了村里最后一户贫困户。

发展“浪漫产业”

贫困户有了信心

此时,星星村的脱贫攻坚重点也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社+互联网,推进到了乡村旅游阶段。“我带领村民到峨眉山一家公司考察,发现他们的蝴蝶工艺品销路很好。”去年5月,谢俊杰再次找上门来,顿感新鲜的王建均二话没说就报了名,“蝴蝶不仅可以销售,本身也是一种旅游观赏资源。”

帮扶干部们从峨眉山的这家公司引进了蝴蝶卵、蛹和种蝶,选定了5家示范户,由公司挨家挨户的培训养殖技术,最终在村里养了5个棚(每个棚四五十平方米)的枯叶蝶、碧凤蝶和柑橘凤蝶,并且还和公司签订了回收协议。

“大棚的温度、湿度都难以把控,对虫害防治也缺乏经验。”历经50天左右的养殖周期,王建均的第一次尝试遭遇了失败。直至7至9月的第二季,才算摸索出一定经验,但由于马兰、黄柏等蝴蝶的寄主种得太少了,只有20%的蝴蝶养殖成功,“去年1个棚卖了810元,如今摸索出了门路,我今年就养了两个棚,备足了寄主,我相信肯定比去年好。

即便不太顺利,谢俊杰却发现农户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只需投入3000多元建一个大棚,400元引进100对种蝶,每个棚再匹配种植2亩寄主,马兰、黄柏都能在山上采挖,基本不需什么成本。”他介绍,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养殖蝴蝶的农户增加到9户、养殖大棚增加到9个。同时经公司培训,一些农户还学会了简单的蝴蝶标本制作,今后他们还可向公司出售蝴蝶标本,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白天看蝴蝶,晚上呢?第一书记谢俊杰又动起脑筋,2018年他又邀请来乐山师范学院的专业技术团队,组织成立了“蝶舞萤飞昆虫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萤火虫、爬沙虫等生态养殖,规划建设蝴蝶观光园、萤火虫露营基地、萤火虫峡谷,努力把星星村打造成为休闲、康养、浪漫之地。

2018年,星星村的蝶舞萤飞“浪漫产业”成功启航,最后的贫困户王建均也成功脱贫。现在,除了照料自家的蝴蝶,他还在合作社上班,整天与花草、蝴蝶、萤火虫相伴。妻子长笑他:“村里的浪漫还没实现,你倒先浪漫起来了。”

图片 陈星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