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6月3日,内江建设体育强市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十三五”时期体育工作,部署动员全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就在半年前的2020年底,内江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内江要建设体育强市。今年,可以说是内江体育强市建设起步开局的重要节点,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运之年等叠加的机遇期,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承前启后,这场为内江建设体育强市谋划蓝图的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打造“处处可健身”空间 全民健身动起来

2782个体育惠民工程落地建设,614个基层体育组织、474个晨晚练点、7739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遍布城乡,体育组织网络实现全覆盖......这是会上公布的近年来内江体育事业发展成绩。

肯定成效的同时,不回避短板。基础设施薄弱是会上讨论的焦点、痛点。内江人均体育占地面积还未达标,还不具备承接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能力,覆盖全民的“15分钟健身圈”还未真正形成。

“只有将我们当前的短板尽快补齐,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内江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永康实施表示,内江将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多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空间从哪来?“坝坝、空地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体育空间。”会上提出,内江将以体育资源综合利用破局。一方面,整合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增加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公园绿地等场地中的健身设施供给,并充分利用空地、闲置厂房、仓储用房等边角,因地制宜形成多样化健身休闲空间。

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新建、扩建一批健身场所,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开放,实现公共场地设施与经营性场地设施共同发展、功能互补,打造“处处可健身”的运动空间。

在氛围营造上,内江将加快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从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设施、活动、赛事、指导、文化上发力,促进体育社会化和生活化。内江还将实施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加强学生体能教育,鼓励各级学校与社会体育组织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积极向省、市及解放军优秀运动队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激发“体育+N”活力 释放体育产业综合价值

会上也关注了省内其他市(州)体育发展亮点。成都打造国际化形象,成功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着力建设世界赛事名城。阿坝州大力发展登山、滑雪、赛马等户外运动,打响了冰雪运动品牌。

这些用体育来彰显城市活力、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案例引发参会者的思考。“体育产业不是孤立的,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要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抓体育,不断挖掘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内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学东表示。

会上提出,内江要实施实施体育产业培育工程,推动“体育+N”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产业,内江已有基础。位于内江威远的国家南方·连界国际足球竞训基地正式入驻,市中区永安镇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威远县连界镇船石湖运动特色小镇创建成功,“甜城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正在积极申报中,覆盖内江多个区县的体育产业框架体系初步成型。

跨界融合,是内江综合用好这些资源建设体育强市的解题思路。“例如,市中区永安镇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将其打造为‘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样板,利用小镇内国家级垂钓基地、川南大草原景区等主打体旅融合,同时可带动旅游、健康、康养产业等产业。”蒋学东介绍,依托体育项目,内江将积极推进“体育+康养”“体育+旅游”“体育+教育”等模式,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医养等领域跨界融合。

体育文化传播也是发力点。体育文化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最通行的文化符号之一。以体育名人为例,姚明曾被称为“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以其阳光形象刷新了世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

内江同样拥有中国女排“五连冠”队员巫丹、奥运柔道冠军唐琳、跳水世界冠军邱波等世界级运动员。未来,内江将利用好这些资源实施体育文化传播工程,通过“名人效应”,推广宣传内江体育文化,讲好“内江体育故事”,提升内江城市形象。瞄准盘破门武术、威远越溪牛灯舞、隆昌舞龙等带有体育特色的非遗资源,内江也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这些资源,激发非遗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