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江芸涵

5月31日,由西南民族大学组织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穿越千年历史的傩魂——西南民族面具艺术巡展》在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开幕。

作为本次巡展的第一站,此次展览由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与甘孜州民族博物馆联合承办,展期为2019年5月31日至2019年8月31日。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人类历史上十分古老而又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各自的面具及其相关载体的文化历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面具与其相关的“傩”文化历史,也与其他文化一样走过了五千年的漫漫历程,从而成为了文化积淀深厚的珍贵文化遗产。

本世纪初,自我国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傩戏”“傩舞”等作为我国各民族面具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其中部分被列入了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且相关的传承人也分别被列为代表性传承人,从而使面具文化及其相关载体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西南地区是我国傩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众多的傩戏、傩舞至今仍然活态存在,为面具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自2001年以来就重视对西南地区面具的征集与收藏,迄今为止,已经收藏了西南地区各民族不同类型的面具900余件。

此次“西南民族面具艺术巡展”,主要展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的西南地区各民族各类型面具170余件(套),展览分为“面具西南”“多彩面具”以及“面具工艺”三个单元,涉及汉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佤族、水族、毛南族、仡佬族等14个民族的木质、皮质、布质、泥质、金属质等多种质地类型的面具,力求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向观众展示我国西南地区面具文化的绚丽多姿,展现各民族人民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细致的工艺水平。

为响应国家艺术基金鼓励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以“送文化、送艺术”为目标的传播交流推广活动之号召,此次展览将于2019年5月底至2020年5月期间,分别赴甘孜州民族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和上海同济大学博物馆巡回展出。

西南民族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