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侯冲 摄影 华小峰

5月13日中午12点,凉山州越西县南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教室内,饭香四溢。周围同学在热闹地吃着聊着,布各小合木的碗却空空如也。老师刚刚讲了一个知识点,还不熟悉的她想趁热打铁尽快掌握,没顾上打饭。

学校午餐保障了一荤两素的营养搭配。

此前,为更好照顾家里,小合木选择辍学。后来在乡镇干部和学校老师劝说下,她得以重返课堂。小合木的故事被川报观察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爱心人士为她和同学们捐赠了台灯、书包、图书等。(此前报道:《归来·凉山少年:那个偷听老师讲课的彝族小姑娘回课堂了

距离报道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小合木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重回校园的她还适应吗?带着大家的关切,记者走进了南箐镇中心小学。

南山脚下的南箐中学校。

珍惜:

台灯放在原包装盒里,晚上才舍得用

下午4点,放学铃一响,小合木就急匆匆往家赶。父母在越西县城打工,半个月回来一次。照顾弟弟妹妹和80多岁爷爷的任务,就落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

小合木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也要辅导弟弟的学习。

家里采光非常差,只有一盏15瓦的灯泡照明,与室外明晃晃的阳光形成强烈反差。记者刚进去时眼前一片漆黑,大约两分钟后才渐渐适应。小合木坐在靠门的位置,借着室外光线,摊开了课本。

在之前的采访中,川报观察记者被小合木的故事感动,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小合木想了许久,才说自己只想要一盏台灯,方便看书。随后,川报观察记者为小合木和她的同学们捐赠了50盏台灯。

爸妈都在外打工,作为家里的老大,小合木也担起了每天操持家务的重担。

“有台灯,为什么不用呢?”记者好奇地问。小合木转身进卧室,拿出一个纸盒,从里面取出了台灯。“我怕落灰,又怕碰坏了,晚上才舍得拿出来。”她说。

一盏普通的台灯,在小合木心里已经成了一件珍贵的“易碎品”,必须加倍小心。

求知欲让小合木在课堂上格外认真。

一盏小小的台灯,也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南箐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蹇丽说,收到爱心台灯后,学校将其奖励给6个年级考试成绩靠前的学生,“现在学生们学习动力都很足。”

不只是台灯。3月21日,爱心人士捐赠的书包、文具等送到了六年级一班。班主任张志蓉给记者展示了当天她拍摄的视频。视频中,学生们每人手里拿着崭新的文具,兴奋地看来看去,却舍不得拆开。

随后,学生们用稚嫩的笔体书写感激之情,整整写了三大黑板。“感谢您送来的学习用品,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小合木写下的这条留言下面,其他同学也纷纷签了自己的名字。

蹇丽介绍,今年全校共有15名学生重返校园,他们与小合木一样,十分珍惜坐在课堂上的机会。

放学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春季,凉山共有58893名失辍学少年回到了学校。凉山还将实行控辍保学督导检查结果公告、限期整改和责任追究制度,督查结果纳入脱贫攻坚“红黑榜”进行通报;州控辍保学攻坚领导小组每10天开一次会,确保失辍学学生“摸得准、劝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努力:

毕业考试在即,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复习

趁着课间休息,小合木“揪住”数学老师吉果阿木不放,跟他请教一道几何题的算法。“辍学那段时间,很多内容没学到。”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最担心的就是数学,看到几何就发懵。

马上要小学毕业考试了,小合木开足了马力认真复习。她很少参加课外活动,为的是能每天多做一套卷子,多背一句古诗或者多解一道几何题;她的笔袋里有一支红笔一支黑笔,方便随时对错题进行标注和修改。

课间休息,小合木抓紧向老师请教不懂的知识。

小合木的目标是越西县最好的一所中学。她打听过了,语文数学两科成绩120分以上才可能上那所中学。

父亲布各衣木的话更给了她力量,“上了初中尽管安心读书,不必再照顾家里。”

整个六年级一班,努力的学生还有很多。今年18岁的吉利伍铁是班里最大的孩子,他沉甸甸的书包里装满了字典、练习册、试卷等;15岁的沙马马梅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但仍然是全班成绩最好的一个。

虽然年龄偏大,但是这些大山里的少年眼神清澈而坚定,他们相信只有读书,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小合木和同学们在“我的梦想”主题班会上。

为缓解学生复习压力,5月13日下午,张志蓉组织了一场“我的梦想”主题班会。

让记者诧异的是,这些孩子远大的梦想,早已飞出了大山。俄木尔布的梦想是做一名空降兵,高中毕业就去参军;杨小梅渴望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设计世上最漂亮的衣裳;小合木则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学校为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小合木在《长征》舞剧中以主播人上台,图为节目在排练中。

放学回家后,仍然在憧憬梦想的小合木迅速做好了晚饭。晚上8点半,一家人沉沉睡去。小合木蹑手蹑脚地搬来小板凳,点亮台灯,安静地看起了书。

夜晚,小合木有了伴随学习的台灯。

她的面前,明亮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