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静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王医生,你们家自来水每天都有水吗?水量充足不?”5月24日上午,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金家村党总支副书记苟连友头顶烈日,挨家挨户了解用水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

话音刚落,对面便传来回答。“水龙头一开,水力足,量也大,24小时都有水!“村民王远高语气激动。

拧开水龙头,接到自来水,为何这样一件大众习以为常的“小事“,却让王远高这么高兴?”这水干了好几年了,以前要下山背水,用水不容易。“

原来,金家村竹林坡片区位于二半山区,平均海拔2000—2500米,山高坡陡,水源涵养困难。旱情严重时,当地村民主要靠背水上山来解决饮水问题,产业发展更是受到严重制约。解决生活生产用水,一直是当地村民最迫切、最期盼的难题。

去年冬天以来,严峻的旱情形势,让金家村“两委”干部心急如焚,缺水问题成为制约全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村里五、六组无固定水源的问题,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多次对引水线路进行勘察,开展群众议事协商和入户调查,把抗旱保水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千方百计解决村民关心的饮水问题。

“去年,金家村积极争取抗旱防汛项目资金,在竹林坡片区建设深井取水点一处,但因取水点距离蓄水池较远,运行成本较高,无法满足村民生活用水需求。后来,在村‘两委’多方协调下,又新建取水点一处,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苟连友说,在村“两委”多方协调下,5月初,竹林坡片区新铺设引水管道6800余米,安装水量计量器、表前减压阀各98个,并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检测和调试,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98户农户、38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以前,我们连生活用水都要到山下去背,生产用水就更困难了。那时候大人用这种50斤的大桶加20斤的小桶背,能提水的小孩就用这种小的桶提,每天至少跑两趟才够一天的生活用水。”王远高拿起曾经取水用的桶回忆道。

下一步,金家村将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办法、管道维护及水源管理制度,并加强村民节约用水宣传。同时,争取各方资金,完善去年打的第一口深井的配套设施,为当地村民生产用水提供保障,实实在在解群众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