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你问我家住在哪,就在《齐民要术》里查,农圣故里是我热恋的家。种着三亩二分地,埋着金灿灿种子、长出翡翠般的芽……小小一把菜篮子,装着北京城的菜肴、大上海的瓜……一年四季好风景,美丽菜都我的家。”

从这首广为传唱的《寿光谣》里,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座 “因菜而兴、因菜而荣、因菜而名”的小城。

然而,寿光以蔬菜闻名,但不止于蔬菜。

走在寿光街头,路标之上,“中国蔬菜之乡”的另一面,赫然写着“中国海盐之都”。

当“寿光模式”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经验的时候,我们问道寿光,除了“菜田”,我们能否从其他视角也能找寻到答案,从而更深层次地探寻“寿光为什么能”的精神内核?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曾经遍布盐碱地的寿北。

3万亩绿洲

5月19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调研采访团走进位于寿北的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只见四处是绿树葱葱、花团锦簇、群鸟争鸣、鱼跃碧波,置身其中,仿若走进“江南水乡”。

据介绍,这片林海园区建成了6000余亩荷塘、二十里湿地生态水道、东方不沉湖等多处景点,还包括各类植被200多种。当地还定期举办寿光林海荷花节、湿地书画摄影展、湿地采摘节等湿地旅游主题活动,充分发掘基于当地特色的荷文化、湿地文化、渔业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多元文化弘传圣地,成为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4A级景区。

林海生态博览园实际也只是这一片绿洲的一部分。其主管单位寿光林业生态发展集团在这里管护面积共3万余亩,包括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渤海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林海生态博览园,拥有占地8000亩的高标准盐碱地适生苗木繁育基地和北方最大的白蜡苗木基地。

当我们徜徉期间,虽然不是节假日,依然不时有游客从身边悠闲经过。博览园的解说员介绍,如今,这里不仅是寿光人的“后花园”,也是寿光周边群众休闲游的主要目的地。

山东“塞罕坝”

当解说员饶有兴趣地介绍园区景色时,同行的北方蔬菜报总编辑马健急着点题:要读懂这片“生态绿洲”的神奇之处,一定要让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这是在一片曾是不毛之地上“长”出来的绿洲。

这里,地处渤海莱州湾西南岸,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退海地,海拔不到2米,土壤表层含盐量为10‰,地下100米土壤含盐量达到10%,重度盐碱地,动植物在这里难以成活。

“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这是当地老百姓当中曾经广为流传的俗语。从当地提供的旧图,我们能明显感受这片盐碱地曾经的情形。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寿光人将曾经的盐碱滩涂变成了一片“生命绿洲”,林海生态博览园就是这片绿洲里耀眼的明珠。

园区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还吸引大批天鹅、灰鹤、野鸭等鸟类纷纷来这里安家落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为层林掩映的“北国江南”。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现在的林海景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山东省渤海湾地区高效生态林业开发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其立体开发及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多种模式,被公认为是当前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典范,寿光人骄傲地将其称为“山东塞罕坝”。

寿光“B面”

弥河,在寿光穿县而过,将县域一分为二。如今,寿南种菜为主,寿北盐业更盛,一菜一盐,共同成就着寿光A、B两面:“菜都”和“盐都”。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寿光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亿元,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是山东全省第一个各项存款过千亿元的县级市,以综合评分第1名入选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然而,寿光的今天,并非天生而来。在改革开放之初,寿光仅在潍坊的经济排名都是倒数二三名,更不用说在全省在全国的地位了。

“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崖倒壑之观”,这是地处渤海莱州湾西南畔的寿光的真实写照。走在寿光街头,随时都能听到本地人感叹“我们这里无山无水无资源,只有埋头苦干。”

寿北林海,地属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即使是在昔日的盐碱地上,当地也敢于提出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要高起点、大手笔、宽领域推进文旅融合。

在双王城一隅有一片盐业遗址群,远古先人们即在这里煮海为盐,改造自然。如今,寿光人依然保持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决心,从B面看“菜都”,我们同样感受到这份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