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文/图

“达川地处‘双城经济圈’‘万达开示范区’叠加区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5月17日上午,周一刚上班,达州市达川区委书记向建平就带领招商小分队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光华路的易华录数据湖(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该公司负责人对接交流,介绍达川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这是达川区用实际行动落实领导干部读书班精神的具体举措。5月13日至14日,达川区举行“学党史、悟‘三新’、应‘七问’、作表率”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领导干部读书班,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攻坚合力,奋力把“十四五”发展蓝图变成现实、愿景化为实景,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川开好局、起好步。

深学笃行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如何把握?

“作为达州市主城区,常住人口排名全市第二,辖区面积全市第三,这是优势;市委赋予达川‘双城经济圈北翼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定位,这是机会,我们既要抓住机会也要用好优势。”达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唐令彬认为,面对“双城圈”“示范区”等机遇,面对小城市大农村、财力弱负担重、后发展欠发达等短板,要坚持发展为先、项目为王、民生为本、服务为重、实干为要,把差距、机遇转化为推动达川发展的加速度。

“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大制造业集群打造高质量的产业体系,狠抓项目投资增强高质量的发展动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高质量的宜居环境,改善民计民生实现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防范重大风险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唐令彬说。

“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这样才能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变为现实。”达川区翠屏街道党工委书记杜丽的发言,引发基层干部的共鸣。

挑战与机遇始终是并存的,新阶段必然伴随着新问题、新挑战。石梯镇党委书记赖晶晶说:“发展面前,没有退路可言,面对问题和挑战,唯有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魄力,杀出一条新路。”

统一认识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达川区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区之一,也是全省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0%。

对于达川来说,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必需衔接做好乡村振兴。

达川区委副书记张家芳在交流发言中直指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项目资金整合上存在的短板和痛点:全区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48家,但普遍规模较小、链条较短、附加值低,注册有“米城”“茶园山”等农产品商标,在全国、全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项目资金投入分散,没有集中整合使用到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全面系统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彻底扭转达川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张家芳表示。

“要用3-5年实现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零”突破,同时,加力打造10个市级、30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再就是充分借助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这一川渝合作平台优势,进一步擦亮‘中国乌梅名县’‘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金字招牌,力争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过得硬的达川特色农产品品牌。”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伟在讨论中说。

“做好偏远地区的便民服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达川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向晓燕建议,进一步加大农村代办室的建设力度,纵深推进村级代办服务,让每一位农村村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便捷的政务便民服务,切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达川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巴河、州河两大水系,铁山、明月山两大山脉,又地处川东平行岭谷,是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的6区县之一,发展绿色经济大有可为。”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达川区万家镇通过建设中华银杏谷尝到了甜头,党委书记何流在讨论中,建议高标准规划,用好川东平行岭谷这一独特的资源,把达川的文旅康养产业做大做强。

着眼未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把达川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全市的战略大局中谋划推进,充分发挥空间区位、人口集聚、自然资源、产业承载、交通物流‘五大优势’,加快构建以陶瓷、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向建平在主题报告中的一番话得到了广大学员的深度认同。

经济总量与人口、土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匹配,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身体很胖、体质很差”的特征。达川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剑在分析梳理达川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的短板和面临的问题后提出,要着眼未来,解放思想,打通关键环节:在招商引资上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意识,该出手时就快出手;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全域推行“达川代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并联审批、容缺预审、限时办结等机制;在要素保障上,持续深化水、电、气共建共营改革,切实把园区水、电、气价格降到最低。

达川产业新区党工委书记宿都说,接下来,产业新区将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围绕“链”做文章,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