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刘陈平  李佳雨 贵阳报道

公元795年,古道西风残照之中,诗人杜甫从甘肃同谷县出发,颠沛流离,历经坎坷,最终抵达成都。他渴望找到躲避风雨的安身之所。抵达成都之时,是冬天。第二年春天他开始建草堂。阿来说,在此之前,杜甫其实有更远大的理想。杜甫曾经写诗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这个梦,在战乱之中,在他被贬为华州参军,并最终弃官而去时彻底放弃了。理想不断被简化,直到变成一座再具体不过的草堂。杜甫其人其诗,也成为千年不朽的文化琥珀,凝结着巨大的精神营养和信息。

4月27日上午,阿来由川入黔,走进贵阳孔学堂,做客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主讲诗圣杜甫。以杜甫的诗歌作品为线索,阿来讲述杜甫的命运历程,阐发杜甫与成都,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并勾勒其特别的人格魅力,以及其儒家为本的思想特质、人生境界。

阿来谈杜甫,但同时又不只是谈杜甫,而且还杜甫为主线索,延伸到历史深处,在不同的知识点上横向铺展。对于杜甫在不同人生境遇中写的诗,阿来脱口而出。涉及到唐代历史、古典诗歌的种种掌故,他也是信手拈来。整台演讲,犹如带领现场的贵阳读者一起穿越千年岁月,回到大唐。封面新闻记者此次也有幸受邀与阿来一起走贵阳,全程见证了阿来此次文化公益演讲之旅。

在文化星空图上,因“刚健的现实主义精神”最爱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阿来在现场还带领读者读杜诗,读完阿来感慨,“你看杜甫,他的诗作里,我们能发现他对自然,身边的环境所进行的细致观察。杜甫到了成都以后,就开始观察成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他写武侯祠,缅怀诸葛亮。写得慷慨深沉。而我们今天很多人到武侯祠,往往就是陷入走马观花的。而且我们现在很多人,拥有的知识,很多都是大而无当的,言之无物的。比如记住一些“某某战争发生在某年某地。”等空洞的知识点。对事物的联系,并不关心。”杜甫在成都 ,得到了周围人的接济,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句。“杜甫的生命历程也给我们启示:一个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善,然后发展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最终也激励他人。”

多年来,阿来读杜甫,赏杜甫,爱杜甫,从杜诗那里获得丰富的精神养分。他简直可称得上是杜甫的“迷弟”。在来贵阳孔学堂演讲前,阿来向封面新闻记者透露,自己认真考虑过讲哪位人物。“前段时间在四川,在名人大讲堂上已经专门就苏东坡演讲过一场。我想还是讲个新的主题。那就讲讲杜甫吧。”

作为一位熟读经典的学者型作家,阿来对中国诸多经典文化人物,都非常熟悉和热爱。但在众多文化星辰之中, 阿来对杜甫杜诗的情感,是尤为特别的。“如果非要我说,哪一个历史文化人物在我心中的位置确实更重一些,我的选择很可能就是,杜甫。”那么,到底杜甫那些特质,让阿来如此看重?“就是其人其文给我传达出来的,刚健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的人生,没有攻守的策略”

这种刚健的现实主义精神,跟杜甫对儒家思想的坚定追求分不开。谈及此,阿来引述了杜甫、李白、高适三人的友谊故事,“这三位诗人曾一起壮游。他们的旅行不像今天很多人外出旅游,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是增长见识的人生壮游,是人生的历练。后来,三人的人生境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适成了高官,李白成了罪犯,杜甫无家可归。当让我感慨的是,这三位诗人,虽然境遇悬殊,但友谊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对比今天,很多人,是做不到这个境界的。在我的理解中,贫而不坠青云之志,贫贱之时依然能保持住自己的志气, 这才是真正的儒家。”对比其他文人的精神背景往往儒释道并存,杜甫对儒家的坚守,让阿来格外敬佩,“杜甫的人生,没有攻守的策略。他更纯粹。”

阿来此次入黔演讲的场所“孔学堂”,座落在贵阳市南郊,国家级湿地公园花溪十里河滩,是贵州省一座高端文化学术交流平台和传习研修基地。该基地自2013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邀请海内外名家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面向公众开放,每年达100余场。据工作人员介绍,阿来此次讲座也是孔学堂邀请名家讲座的第690场。据工作人员介绍,阿来的演讲预告发出后,得到贵阳读者的热烈反响。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是周末,但讲座全场爆满,其中不少是来自贵阳当地高校的大学生。他们都记录着详细的笔记,并向阿来老师请教了关于经典阅读、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