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罗之飏 王眉灵 摄影 欧阳杰

5月17日,四川省政府和广东省政府签署《深化粤川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旨在进一步发挥广东四川现有合作机制作用,持续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全面深化两省战略合作,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对接协同联动,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在完善合作机制平台方面,《协议》明确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深化拓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双边与多边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粤川高层会晤制度化,依托联席会议平台,促进两省交流会商常态化;协同推进泛珠高铁经济带合作。加快共建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用好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联席会议机制,促进相关市州、产业园区和产业联盟等不同主体间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

在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方面,《协议》明确协同发展铁海联运。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港、泸州港等内陆港口与广州南沙港、湛江港等出海港口联动发展,强化货源组织与物流聚集,稳定开行南向铁海联运班列。共同打造蓉粤铁海联运班列品牌,推动构建连接“东盟-欧洲”的“蓉粤+蓉欧”国际中转大通道;深化航空领域合作。推进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与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协同发展,共同开辟国际航空市场。支持两省机场间新开、加密直飞航线航班。加强航空货运合作,支持南方航空公司等在四川设立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推动交通运输管理合作。加强交通强省建设交流合作,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既有交通设施智能化提升等方面协作联动,共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等方面智能化程度。

在深化产业协作方面,《协议》明确共同推动优势制造业发展。加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优势产业对接,开展产业链配套协作,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共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支持广安(深圳)产业园、甘眉工业园等园区提质增效,促进一批开发(园)区交流合作、互设飞地园区。

共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快两省果蔬、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交流合作,支持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推进文化旅游合作。推动两省文旅资源共享,共同举办文旅推介活动,联合策划推广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生态康养基地。加强两省旅游企业交流合作,鼓励跨省经营、连锁经营和品牌联合输出,扩大入境游规模。支持两省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开展双向交流活动,深化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开展考古文化比较研究,共同推进中华文化标志性资源保护和利用。

强化金融合作。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参与两省地方金融改革,鼓励互设分支机构,共同推进金融业创新发展。探索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合作。支持四川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在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协议》明确推动创新平台合作。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交流合作,促进两省产业发展与科研创新成果的融合。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推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片区、松山湖科学城片区、南沙科学城片区)等建立定期交流互访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川设立分支机构。

支持科创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区域科技合作创新网络建设,推动两省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大型仪器等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两地互列院士专家工作站,支持两地互派专家参与科技项目评审和科技奖励评审,加强两地科技人才、科创企业家的流动合作。

在推动公共服务合作方面,《协议》明确加强教育医疗合作。鼓励两省院校资源合作,在跨省招生计划上互相支持,加强两省中小学教师和管理骨干培训交流。建立两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协作、卫生监督和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支持两省选派临床重点专科团队、监督执法人员到对方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进修学习。

深化劳务协作。建立劳动力供需信息交流制度,搭建用工对接供需信息平台,持续开展劳务对接、信息共享,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

加强“放管服”改革协作。推动户籍、居民身份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高频政务事项“跨省通办”。推动两省市场执法监管部门加强信息互换、执法互助、监管互认,深化粤川知识产权保护协作。

“现在主要是利用好现有平台,后续再进一步深化一些合作内容。”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协议》主要是延续以前东西部协作的合作机制,用好现有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从一些重点领域,比如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转向粤川两省全面的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