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每一分钟,有8526公斤寿光蔬菜销往全球。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全国“菜篮子”寿光凭什么?5月16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来自全国37家涉农媒体走进寿光,探寻、交流“寿光模式”背后的脉络。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农业看寿光。作为设施蔬菜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20世纪80年代至今,寿光从17个小土棚到14.6万个蔬菜日光温室,从冬季无法生产新鲜蔬菜到年产蔬菜450万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菜篮子”。

“目前,寿光市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到140个,寿光市场国产蔬菜种子占有率由十年前的54%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此外,我们还加快标准制定和推广,依托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启动了118项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工作,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介绍。

近年来,寿光引领寿光设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先后探索出蔬菜产业的生产、销售、技术、会展和标准输出等改革经验,创造了业内公认的“寿光模式”。同时,推动“寿光模式”从侧重于输出产品、输出人才、输出技术,向输出标准、输出机制、输出体系方向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助力“寿光模式”在26个省份落地开花。

“寿光模式”为何能引领全国蔬菜产业?同样是农业大省的四川能向寿光学什么?接下来,四川农村日报记者将走进寿光,打卡寿光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的高颜值、高质量、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