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张杨

据近日央视网消息,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测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越来越多的人投资汉服销售市场,与汉服相关的产业也成为新的亮点。

古人云:汉服之美谓之华。汉服文化的兴起实际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兴起的一个侧面,年轻人通过对汉服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进而产生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自信,从这一方面来说,汉服热是一件好事。但随着汉服产业的火爆,商业化气息日趋严重,行业内乱象频出。据汉服从业者介绍,眼下我国汉服产业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仍然以小规模自产自销等形式为主,市面上很少有成熟的汉服面料供应。很多商家为了迎合市场,不去钻研汉服的文化内蕴,采用劣质布料,把汉服做得过度花里胡哨,商业化和功利目的过于明显,与传统意义上的汉服背道而驰。行业里更多的通病是抄袭问题,不少汉服店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家设计师团队辛辛苦苦努力几个月开发出来的产品,没几天,爆款就被其他店铺抄袭。这些抄袭的店铺因为没有前期投入,卖得还便宜,逼得原创店铺最后只能降价卖,导致整个行业恶性竞争。

可以想见的是,当市面上充斥着剪裁粗糙、布料低劣的汉服,当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穿着汉服是一种审丑时,那么汉服热也只会像阵风一吹而过。因此,针对汉服这种有文化附加值的服装产业,相关部门应加强行业规范,做好引导,这是面对汉服热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汉服热,“热”的应该是传统礼仪、文化自信,而不是背后的粗制滥造,这样反而会丢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