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周梦颖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2020年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资金、项目、土地、改革先行先试等30项奖励支持措施。四川省泸州市被评为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转型成效突出的地方之一。

泸州。资料图

自转型成效突出的资源枯竭城市纳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以来,这已是泸州第3年获得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通报表扬。

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黄玉林表示,泸州注重顶层设计,坚定不移走绿色转型之路,一张蓝图干到底,自2013年以来,泸州先后编制了《泸州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泸州市绿色发展规划》《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的规划,并在全国首次建立起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一系列制度机制体系,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泸州。资料图

同时,泸州探索形成了“以平台建设引领转型发展的创新模式”,即通过打造产业转型平台、城市转型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交通枢纽平台和民生改善平台等五个转型平台,推进产业发展由单一结构向特色多元转变、城市空间布局由独立分散向集约有序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主导向创新导向转变、区位条件由川南内陆向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转变、社会保障由点面结合向全面覆盖转变。该模式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科院专家的肯定,并在全国资源型城市中作经验推广。

一系列改革措施后,效果怎样?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方面,泸州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在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因天然气资源枯竭给企业带来的困境基本解决,同时,历史遗留毁损土地复垦率实现100%,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62%。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通过着力推进社会保障由点面结合向全面覆盖转变,财政民生支出持续保持在70%以上。

下一步,泸州将在以下几方面探索“十四五”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领域。一是抓住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争创四川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竞争优势重构,探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二是探索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四新”经济(指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的有效途径,打造老工业城市“产业名城”的成功样板。三是探索开放合作和港口贸易视角下开展产业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打造成渝地区对外开放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