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字:王堂兵 中国书协理事

主 办四川轻化工大学盐帮美食学院

           川报集团驻自贡办事处

主 持陈茂君 文铭权



开篇语

自贡盐帮菜,是千年盐都孕育出的饮食文化奇葩,属川菜亚系,具有味道多样富于变化、选料认真因时而异,制作精细配料相宜、技法繁多讲究特色,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等特点,堪称川菜之上品。

自贡盐帮菜因“盐”而生,萌芽于宋代中期,形成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成熟于近现代,发展于改革开放后,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自贡盐帮菜由盐商菜、盐工菜、坝坝筵、家常菜等组成,主要按所用原料的贵贱、质量的优劣、选料的粗细、烹制技艺的难易、饮食文化的雅俗等来划分。自贡盐帮菜主要受到自贡市区、富顺县、荣县、内江县、隆昌县、威远县及周边地区的好评,得到成都帮、重庆帮的首肯。自贡盐帮菜成功出川,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开有自贡盐帮菜餐馆,影响波及海外。2019年2月,中饭店协会授予自贡市“中国盐帮菜之乡”荣誉称号.

自贡盐帮菜常用菜肴有凉菜、炒菜、烧菜、蒸菜、甜菜、汤菜等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1000多道菜肴、100余种名特小吃。众多名菜、名小吃获全国、省部级奖,收入《中国名菜谱》《中国名特产品辞典》,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有“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等企业 。

中共自贡市委《关于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南翼跨越再造产业自贡的决定》(自委发【2020】12号)中指出,要依托千年盐都、老工业城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盐帮菜之乡等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促进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成渝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高品质生活宜居现代历史文化名城、城乡一体繁荣幸福新自贡目标。

《决定》还明确要求:要“大力推广‘中国盐帮菜之乡’品牌,培育壮大盐帮美食企业。”要求“打造自贡冷吃兔统一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扩大产业规模,打造自贡特色的终端消费品工业,带动形成五百亿级以上的消费品工业产业链。”为此,川观新闻特开设“自贡盐帮菜”专栏,重点介绍自贡盐帮菜美食文化。

真正的美食,是凝结着文化,粘连着民俗,提升着人们味觉感受的食品。我们相信,在自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贡市餐饮企业一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盐帮菜中注入更多的饮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提升的饮食审美需求;让以“盐帮菜”为主打的餐饮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保障就业、普惠民生作出巨大贡献。这正是川观新闻携手四川轻化工大学盐帮美食学院开设“自贡盐帮菜”专栏的目的和意义。



陈茂君 川观新闻记者 文铭权



在距离自贡市城区15公里的贡井区桥头镇,有一个神级的网红美食店,掌勺师傅只炒猪肝、腰花、肚头三个菜,下锅后约10秒左右起锅,故曰“桥头三嫩”。虽然在该镇场镇共有三家“桥头三嫩”,但由于各地好吃嘴络绎不绝,因此每家店里生意均好的出奇。就在前不久的五一节,有食客排号排到了200多号。沿街一长串排队等待就餐,成为桥头场镇上的一道风景。

桥头镇建于清初,康熙五十八年(1719)设桥头铺,乾隆年间废除,道光后兴集市,仍沿用桥头铺旧名。荣州为加强边区管辖,于道光初年建旭水河桥(今桥头大桥)。该桥为三孔石拱桥,桥面宽8米、长50米,桥正礅中心有治水龙头。该桥建成后,各集市商家纷纷将店铺东迁至新桥一则,使整个集市东移1公里,形成现址。1940年建立桥头乡,1995年撤乡并镇至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厨师谢全志带着三个儿子在桥头镇上开了一家小餐馆。其中炒猪肝、炒腰花、炒肚头受到食客欢迎,被誉为“桥头三嫩”,引得自贡市区及周边市、区县“好吃嘴”们纷纷驱车前往,以一尝“三嫩”为快。

后来,谢全志的三个儿子各立门户,都以“桥头三嫩”为标牌,开有小餐馆。其中老大谢信元这家,为“车站饭店·桥头三嫩”。2014年,“桥头三嫩”批准为注册商标。

 “桥头三嫩”的主料为猪肝、腰花、肚头;辅料就大葱、韭黄;调料就盐、豆瓣酱、碎泡海椒、碎干辣椒、花椒、姜粒、蒜粒、水芡粉。烹饪技法也一样,小炒。

猪肝切薄片、腰花切麦穗状、肚头切丁,各自码水芡粉,其他辅料、调料随意勾来倒在一个二碗里。

升起猛火,油热冒烟,将猪肝倒进热油里,划拉三五下,迅速将碗里的辅料、调料倒进锅里,三五铲后立即将锅移离大火,一手执锅耳一手持锅铲,上下来回翻炒倒腾几下,立即装盘上桌。整个过程约10秒左右成菜。

食客入嘴,肝片爽滑嫩香、腰花醇香嫩鲜、肚头馥郁嫩脆。让各位美食家们感叹不已的,是谢全志、谢信元等两代师傅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火候”——多一铲则柴,少一铲则生。清朝美食大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有家厨王小余关于火候的一段妙论:“熟物之法,最重火候。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 “桥头三嫩”,正是其生动诠释。

在美食如云的自贡饮食江湖中,“桥头三嫩”为何立足三十多年,且至今不衰?

自贡盐商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川菜美食家陈茂君认为,这在于“桥头三嫩”完美体现了自贡盐帮菜中传统的“小炒”技法。

“自贡盐帮菜长于小煎、小炒、干煸、干烧技法,这是自贡盐帮菜的看家本领之一,是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具有核心竞争力。” 据陈茂君介绍,“小炒”又叫“随炒”,为川菜烹制中最有特点、运用最广的一种炒法。

所谓“炒”,就是将食物原料放入锅中加热并随时翻动使之成熟的一种烹制方法,适用于对经过加工处理的丝、丁、片、末、泥等小型原料的烹制。按热传递介质分,有贴锅炒、沙炒、盐炒、油炒等;按对菜肴质地的要求分,有生炒、熟炒、小炒和软炒等。“炒”的热传递介质多为油脂。

“炒”这种烹饪技法,离不开火、锅和油脂。

“最能体现川菜烹制中小锅单炒,不过油,不换锅,临时对汁,急火短炒,一锅成菜的特殊风格。”据陈茂君介绍,自贡盐帮菜中,常见的小炒美味主要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家常羊肉、芹黄牛肉丝、炒猪肝、炒腰花、炒肚头、青椒炒肉丝、青椒炒皮蛋、炒肉片、双椒炒鸡枞、炒银芽、炒豌豆尖等一大批可荤可素、荤素搭配的家常菜肴。

多一铲则柴,少一铲则生。独特的自贡盐帮菜“小炒”技法,考究的做工搭配掌控火候和控制油温的精准技艺,造就了“桥头三嫩”腰花醇香嫩鲜、肚头馥郁嫩脆、肝片爽滑嫩香的独特风味。这正是让各地食客趋之若鹜的原因。


(鸣谢:本文图片、视频由陈茂君、南湖雅集、四川阿细食品有限公司、自贡桥头三嫩饭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