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士节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每一次与病魔抗争的战场上都会有护士们坚守、执着的身影,他们夜以继日地救死扶伤,倾心尽力;呵护病人,温暖贴心;照顾老幼,无微不至。

今天是第110个“5·12”国际护士节,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拍客”推出特别策划——天使在人间,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我们将镜头对准四名来自成都市不同医院的护士。他们中,有温柔的女护士,也有细心的男护士,有经验丰富的60后、70后,有年富力强的80后,还有朝气蓬勃90后。



60后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产房助产士 薛常春



川观拍客 吴胤强

如果说产房是生命的起点,助产士则是托起新生命的第一人。她是第一个向全世界宣告你到来的人,她是第一个抱起你投进母亲温暖怀抱的人。

56岁的薛常春,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从事护理岗位助产士工作已36年,她接生的孩子超过万名,为千万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喜悦。薛常春的经验不亚于一个妇产科医生,她的经验来源于临床实践和细微的观察。她熟悉产程进展的每一种变化,能应对产程的各种突变,甚至熟悉产妇的每一个表情和反应。

薛常春感言:“多年的坚守,我无怨无悔!希望我每天能向家属和产妇传出一个又一个的捷报!”



70后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护士长  胥 丽



川观拍客 王艺锦

和时间赛跑,是急诊科的真实写照。急诊科来的患者通常和抢救他们的医护人员只有一面之缘,也许直到痊愈,患者也不知道当初是急诊科的哪位医护人员帮他们赢得了生命的时间。

从事护理工作29年,胥丽所带领的急诊科护理团队先后完成了“5.12”汶川地震,川航3U8633次航班紧急备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众多的应急救治任务,用行动践行了“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的信念。

胥丽表示:“29年的护理生涯,我始终热爱护理工作,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80后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部护士  韩 强



川观拍客 李诗敏

从护士到专科护士再到护理管理工作,转变的是岗位职责,不变的是使命初心。

41岁的韩强,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7年。他先后在泌尿、心脏大血管、脊柱矫形等专业组搭档医生开展治疗,除了手术配合,他更是参与到诸多科研工作之中。在对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时,就发现了患者保护的问题,发明的保护垫不仅获得专利,更填补了该类患者治疗时额部、膝部不受二次伤害的技术空白。

从临床到护理部,韩强又开启了对护理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团队同事一起直击患者就医痛点、陪护管理难点,率先成立“医院陪护服务管理项目组”,开始了新型患者陪护的探索道路。

韩强表示:“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服务创新,出发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0后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急诊科护士  罗志鹏



川观拍客 吕敏

传统观念使然,男护士的出现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社会对男护士存在着一定的偏见。

23岁的罗志鹏毕业后成为了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工作后,他慢慢了解到男护士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甚至在整个护理行业,男护士已逐步占据重要地位。“抱患者上担架、抬担架上楼,拿随车出急诊用的急救包、心电图机等重器械,男护士更有优势。”罗志鹏说。

2020年底,郫都疫情悄然而至。罗志鹏加入核酸采集任务,常常从寒冬的深夜工作到天亮,轮换休息时就靠着椅子眯一会。据统计,罗志鹏所在的团队平均每天采集核酸标本12000余份。

罗志鹏感言:“护士这个职业没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就像是医生的手和眼睛,都需要细致与耐心。”谁说护士就一定是女性,南丁格尔精神同样也被男护士传承。



策划:毛漫丁 谭曦 肖雨杨
执行:肖雨杨 赵萤 郭佳莹
海报设计:汪银
编辑:赵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