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蒲南溪

图片由朱德故居纪念馆提供

“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4月28日,川观新闻记者来到南充市仪陇县朱德故居纪念馆,展厅中数封字迹清秀飞扬的信件引起了一行人的注意,尤其是朱德在信中坦率告知自己的经济状况,想必对方是知根知底的亲密友人。朱总司令所求何事?这位能让朱总司令放心托付的朋友究竟是谁?

“这是发生在1937年期间的事情,现存主要是三封朱德写给前妻陈玉珍和一封写给发小戴与龄的信件。”讲解员胡城乡向大家讲述了这组信件背后的故事。

“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并有把握打胜日本。” 1937年9月-11月写给陈玉珍的信中,朱德提及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但同时也关切家乡亲人的近况,希望设法培养青年人参加革命事业。在革命与家庭之间,朱德很明确自己无法照顾家庭,“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但是生母和养母的境遇仍牵扯着他的心。

通信中,他了解到两位母亲虽然身体健康,但饱受饥荒之苦。于是11月6日的信中,朱德希望陈玉珍变卖书籍及家中产业以救济母亲。但朱德内心充满着矛盾,想到陈玉珍作为他的前妻,一个女人十年来支撑南溪家庭已经十分不容易,恐她无钱再支持家乡母亲。最终他想到了在泸州开药房,曾经一起战斗过的老友戴与龄。

戴与龄生于1888年,小朱德两岁,是马鞍人。他们一同参加过科举,都考过了乡试和府试。朱德万里寻党、在德国和苏联学习期间,戴与龄多次接济朱德。护国战争、南昌起义中,他们曾密切合作。

这封信的起首,朱德直呼戴与龄“老弟”。首先朱德向老友介绍了抗战的情况,从“收复许多名城”、“深入到敌人后方”、“天天取得大大小小的胜利”等话语中,不难看出朱德对中国抗战的信心。交代完革命事业,朱德才委婉提到自己家庭的境况,“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对家庭轻描淡写,但表明最忧心的是两位母亲: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而自己为革命事业,“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因此希望以好友关系向戴与龄募钱200元,寄给老家的朱理书。

那句“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令人鼻酸。这不仅反映出朱德的拮据和抗战的艰辛不易,更显出二人友情的弥足珍贵。此时此刻,朱德能托付的除了玉珍,就只有戴与龄了。

这封承载着报国之志、孝母之心和勤廉之德的特殊信件,字里行间透出的恳切和无奈,深深感染了戴与龄。戴与龄接信后立即给朱母寄去200元,使饥饿中的两位老人渡过了难关。此后,他多次捐助朱德的亲属,并动员自己的亲属十几人投身陕北或华北抗日前线。

在纪念馆工作十二年的讲解员胡城乡说,这么多年,虽然接待的团体、游客年龄、职业各有不同,但这几封家信是她必讲的故事。“我的体会也在变化,从朱老总牵挂家人的浓浓亲情,到他投身革命的坚定和不容易,再结合当下,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他们和朱总司令一样,舍小家为大家,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图片由朱德故居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