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罗之飏 王成栋

“大哥,你家的鸡长得咋样?”4月24日,刚一进村,刘兴武刚跳下摩托车,就冲脱贫户刘星明扯开了嗓子。三年前,刘兴武出任三锅镇新龙村驻村农技员。三年来,在他“订单式”技术帮扶下,新龙村有近2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摘掉“穷帽”。

五天前,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一段关于四川脱贫“方法论”的表述引起干部群众们的强烈认同——“这场攻坚战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就在于标准明确、方法得当、路子对头。”

八年来,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四川实际,狠下脱贫攻坚川派“绣花”功夫,助力脱贫攻坚从首战首胜到连战连胜再到决战决胜,最终让消除绝对贫困千年梦想照进625万贫困老乡梦想。

筑牢攻坚战斗堡垒,打出“3+10+N”组合拳

“全体动员,尽锐出战!”作为获奖代表,业已头发花白的广元剑阁县党委书记罗永茂还记得,七年前上任时,他给全镇党员定下过一条特殊的规定:每周至少去贫困户家走访一次。“全镇30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我都走遍了。”罗永茂说,动力来自于上——当地构建了“3+10+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建立指挥、责任、工作、督查、奖惩“五大机制”,尽最大可能调动了当地党员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尽锐出战,不胜不休。读着自己当年签订的责任书时,马天哽咽了。4月23日,这位昭觉县火普村前任第一书记重返故地,受邀给新入党的党员上课。他说,当年自己上任时签订的“军令状”,不仅是留给上级的考核依据,也是带领全村人奔向幸福生活的承诺书。

“大伙记住的不只是我,还有整个村两委班子。”4月24日一大早,杨洋就收到了卡哈洛村村民寄来的劳动节贺卡。2017年至2019年,杨洋担任凉山雷波县卡哈洛村第一书记。在任期间,杨洋成功把原本涣散的村级党组织整合成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仅仅用时两年多的时间,就让原本靠种植土豆和荞麦为生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大伙对我的这份情谊,其实是对村党支部的认可。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倍感荣幸。”

传扬千年“蜀绣”技艺,量身定制脱贫良策

“精准是核心,也是前提。”4月底,广元青川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刘会方来到安乐镇大坪村,和大伙探讨如何精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2年,还是在大坪村,青春先探索推行“五步两公示一公告”贫困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六到户”精准扶贫法,摸清摸准群众认可的扶贫对象,逐个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这一经验随后在全国全省推广。

像“绣花”般干扶贫,川人有基因。蜀绣就以针法严谨为特色。精准,成为四川攻坚核心关键词和生命线。八年鏖战期间,四川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不仅摸清贫困类型、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还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给我们挨个定了培训计划。”马边县雪口山镇黎明村人吉石罗布记得,5年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在黎明村设置的制衣厂刚刚动工,镇政府就组织大伙集中培训。“我们没有文化也不懂技术。”吉石罗布说,一个月后,受训的63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被招进制衣厂。第一年,大伙人均工资就达三万元,基本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扶到了根上!”提到“精准”,昭觉县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彻底打开了话匣子。去年5月,悬崖村84户贫困户搬到县城咫尺之遥的沐恩邸社区。“不只是住新房,还是‘拔穷根’。”帕查有格介绍,搬到新家后,这84户人家人均收入比在悬崖村普遍高出了两三倍。

汇聚合力激活动力,吹响战贫最强号角

“珍贵的礼物!”4月底,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处长胡厚池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布拖县阿布洛哈村班车行车记录。2019年9月,胡厚池出任阿布洛哈公路修建协调服务工作组组长。他说,正是渴望到山外读书的孩子、期待着把农产品卖出大山的村民,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路修通!

不仅要打通“致富路”,还要能种好“脱贫果”。“有了水,年年都是大丰收。”即便离猕猴桃采摘还早,绵阳北川县幸福村果农卞义华还是接到了订单。2015年,当地整合帮扶资金,在幸福村修建了十余口蓄水池。趁此机会,卞义华申请小额贷款,在荒山上种下20多亩红心猕猴桃。如今,每年鲜果销售收入就达十余万元。

八年来, 四川不仅补着力补齐短板、改善发展条件,还始终聚焦攻克深贫堡、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感谢党,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提到眼下的日子,普格县各洛村村民李志直呼“安逸”。三年前,借助易地扶贫搬迁,他从不通公路、到处是土房子的老家,搬到了距离县城咫尺之遥的各落村,住上了“不漏风不漏雨”的新房。

“别人帮的一时,帮不了一世。”4月底,喜德县跃进村脱贫户阿忠依玲正在家乡招工。几年前,阿忠依玲没有技术更没有脱贫志向。2018年,通过劝说,阿忠依玲学起纺织技术。如今,她已是沿海一家工厂的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