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春 眉山观察 谭笑非 川观新闻记者 王青山

2014年以来,彭山区累计整合资金9.87亿元,持续加大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等方面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是2016年全省率先完成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区县之一。

2017年起,彭山进入脱贫成果巩固阶段,全区上下不懈努力,坚持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确保3956户11416名贫困户稳定脱贫,无一人返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不断发展壮大的彭山葡萄产业

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该区以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契机,加强政策延续性,补齐“三农”短板,在筑牢产业基础、提升乡村颜值、攻坚农村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

筑牢产业基础 让钱袋子更鼓

4月20日,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1组,果农马永远正在柑橘园内修枝。“希望来年果子品质再上一个台阶,卖个好价钱。”马永远说。

马永远原本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父亲患病,一家人生活艰难。近几年,在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引领下,他家依托种植的近10亩柑橘成功脱了贫。“以前入不敷出,现在一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家里买了辆新车,日子越过越好。”谈起生活的变化,马永远笑得合不拢嘴。

在团结村,像马永远这样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农户共有80户。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动柑橘产业发展,目前全村柑橘种植面积11000余亩;同时,村里还依托兴农柑橘专业合作社,探索统防统治、统购统销模式,让柑橘种植逐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并发展电商近10家,助力柑橘销售。村民们也通过种植柑橘,过上了幸福生活。

今年年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0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和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考评结果,彭山葡萄现代农业园区晋升为省五星级园区,黄丰镇、悦园村、团结村获评先进乡镇和示范村。目前,黄丰旅游环线正在打造,团结村位于环线中心点,正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为此,村里成立了橘花香旅游专业合作社,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彭山区将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做强六大园区,按照“全域园区化”高位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统筹推进园区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文创融合,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按照“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做优葡萄、晚熟柑橘、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打造特色优势川果产业基地,建设全国道地中药材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种业基地;加强与省农科院、省社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的合作,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延长产业链,加快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产品产销龙头,提升全区农产品产地加工包装水平;贯通供应链,推进水稻、中药材烘干晾晒和存放、农业机械化生产、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农产品检验监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东西两翼规划布局冷链物流中心,打造电商示范村2个;提升价值链,以工业大道为主轴,探索“田园社区+家庭农场+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农事体验”新模式,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争创国家级农业主题公园。

提升乡村颜值 让生活更舒适

位于公义镇农乐村的彭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鹤林记忆”,黄墙青瓦的农房外果园环绕,一条步道蜿蜒其中,溪流、亭榭交相辉映,恍若世外桃源。

▲彭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鹤林记忆”

今年65岁的农乐村村民熊玉清就住在村口,此时正和几位邻居在凉亭内聊天。“农村环境越来越好,现在不是农村人羡慕城里人,而是城里人羡慕农村人了。”熊玉清乐呵呵地说。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熊玉清家的二层小楼提升了风貌、改造了厕所,污水进入收集处理池,并安装了安全饮水设施,一家人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鹤林记忆”涵盖生态停车场、农耕文化区、水碾展示区等,涉及17户农房风貌改造、绿化美化、改水改厕、生态联户沼气池建设等工作,熊玉清只是其中一户。

近年来,彭山区围绕乡村振兴,已整合10余亿元乡村振兴债券资金和各类项目资金、财政配套资金,投入改水改厕、风貌改造、“六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探索实施“积分制”“优差村”等活动,激发群众的内生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农村创业。

彭山区谢家街道邓庙村9组,今年49岁的余永程正在农场内管理去年下半年刚栽下的柑橘树苗。“三年过后就可以挂果,挂果后有希望在一至两年内收回成本。”谈及未来,余永程信心满满。

2014年,在外拼搏十余年的余永程选择回乡创业。他坦言,一方面是看好农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则是农村面貌的改善唤起了他的“乡愁”。先发展猕猴桃,又发展柑橘,他打算就在农村扎根了。

据了解,为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下一步,彭山区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63”工程、农村“六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保护、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85%以上行政村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垃圾收处率100%,“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占比85%以上,全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保有量不低于120公里,可安装农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实现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攻坚农村改革 让资源更集中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进一步把资本和人力集中到乡村来。

近年来,彭山区以改革为抓手,形成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探索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体系流程,土地里迸发出“幸福活力”——一方面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凭借土地租金和务工,实现“旱涝保收”,收入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让有技术、有资金、有承担风险能力、有意愿到农村投资的人才有了渠道。春节过后,彭山区凤鸣街道金烛村种粮大户王程淋就忙了起来。作为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于2010年开始发展水稻种植。与其他种粮大户不同,除了自己种粮,他更多的是代耕代种。

▲彭山乡村美景

“现在农村很多劳动力外出务工,村中无人,土地只有闲置;另外资本下乡也需要一些懂技术和管理的人代为服务,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王程淋说。今年,他除了自己承包的3000多亩土地,还在眉山其他区县、云南等地“代耕代种”了6000余亩土地。

像王程淋这样有技术、有资金的人才,在彭山农村还有很多,在带动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建是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创始人之一,原本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2016年底,看到彭山水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他选择回到家乡种水果。种植水果后,他又发现彭山水果产业规模虽大,但在信息对称、技术规范等方面还有差距。

2019年,刘建和当地另外11个行业带头人,一起成立了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和微梦志愿服务队,打造了全省首个B端公益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让政府部门、会员、客商和人才无缝对接,探索出信息互联互通、产业共荣共生的新模式。目前已服务全区70%的农场主,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并参与制定了彭山猕猴桃、柑橘、葡萄等水果产业行业标准。

“下一步,彭山将继续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增强农村发展动力;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彭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将引入有实力、有意愿、有责任的企业、组织和机构,有效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产业,推广新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试点经验;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