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成博

川观文学课上新了!4月21日起,川观文学课将连续推出3期4·23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这一次,我们以“与文学再次相遇”为题,邀请到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马平,诗人、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青年作家》《草堂》诗刊执行主编熊焱和诗人、散文家、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蒋蓝三位本土实力作家,向我们讲述他们与文学的故事,分享各自的创作与感悟。

“川观文学课”的完整视频将在川观新闻、四川在线上发布,“速成版”短视频将亮相学习强国川观号、抖音川观号。

4月23日,马平将作为本次特别节目的压轴嘉宾开讲。

马平简介:

马平,1962年生于四川苍溪,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四川作家》主编。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山》《香车》《山谷芬芳》《塞影记》、小说集《热爱月亮》《小麦色的夏天》《双栅子街》《我看日出的地方 我在夜里说话》、中篇小说《高腔》和散文集《我的语文》等。近年还创作了《竹宴》《绣蜀》等曲艺作品。在本期川观文学课上,马平将以“从乡间到乡间”为主题,与读者分享他的创作感悟与心得体会。

“从乡间到乡间”,这既是马平对自己人生经历和创作心路的一次深刻剖白,同时也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从文学爱好者到作家的成长过程。而他的新作《塞影记》无疑是他“从乡间到乡间”文学实践的最新注脚。

从闭塞的乡间到打开的乡间、从陈旧的乡间到崭新的乡间、从现实的乡间到文学的乡间……正如马平所说,乡间那些真实的人物,他们就在不远处,正在看着自己接二连三地出洋相。“我好像是从乡间逃出来的,从一个乡间到了另一个乡间。”

他回忆刚参加工作不久,“我所在的学校周围都是山,从住的地方望出去,遥远的山间,有一块白色的墙壁,我的目光就被从那个地方挡了回来。当时我就想,我要走出这片大山,只有文学能够带路。于是我就开始文学上的冒险。”

在经历几次投稿碰壁后,马平认识到自己的文学准备是苍白的。“是读书让我看到自己眼界的狭窄,看到所处环境的封闭。我当时就坚信,必须要走到快车道上去、要走到打开的世界里去。”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对马平影响很大的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小丑之见》。“这本书不是一个乡土题材的作品,但它给我的教育和乡间干涸的禾苗迎来一场好雨的灌溉是一样的。我觉得当时的我就是一株禾苗,我看见了自己头顶的雨珠在浇灌我的根部。”阅读《小丑之见》的经历,让马平明白了任何一本好书都会给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带来某种程度的启迪。

2011年到青川县挂职担任副县长的经历,使马平找到了通往当下崭新的乡间的路。“我明白了自己不是搬运工,不是到生活中去搬运现成的东西。一个作家,永远不要指望下了乡就一定有一个好故事在村口等你,不要指望一定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在村口等你。文学上的成功全靠作家平时的点滴积累,主动或被动的材料堆积,到了一定的时候,灵感会主动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