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鞠艺 图片由各品牌方提供

近两年来,很多新上市的智能汽车都会对外号称自己是汽车界的“小米”,以此表明自己的智能化。然而,这一称谓将得到改变。

3月30日,雷军对外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小米集团公告称,本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小米官宣造车

4月8日,有关滴滴也要开始启动造车的消息在圈内不胫而走。环顾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群雄混战,几分天下。

互联网巨头为何纷纷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

从小米已拿到的专利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智能座舱、行车安全和硬件。在三电系统、无人驾驶等智能汽车的核心领域,并没有过多的技术积累,这也意味着小米在汽车制造方面需要更多生态整合。而这种整合在互联网造车中普遍存在。苹果、百度、华为、百度、腾讯以及阿里,大多选择了和传统车企进行合作,而不是单干。


吉利和百度成立集度汽车

早在2015年,腾讯就和富士康、和谐汽车成立了“和谐富腾”,截至目前,腾讯已通过广汽、长安、奇瑞等国产自主品牌车企落地车联网业务,并与恒大汽车合作研发车载系统。

3月2日,继推出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业务后,百度与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阿里联合浦东新区、上汽集团三方共同推出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互联网大厂们为啥热衷造车?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企业面临自身主流业务的流量增长瓶颈。基于它们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有望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打造出新的增长极。

此外,互联网大厂们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方面,尤其是语音交互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将这些技术在应用场景上落地,落地让它们的研发更有意义、才更能延续下去。

而对传统车企而言,车企是做硬件的,互联网企业是做软件的,这种“软硬结合”的模式更有前景,双方也是各取所需。

造车新势力风头不减

而另一边,造车新势力们也风头不减。进入4月,蔚来汽车实现销量10万辆,这个数据令不少传统车企羡慕不已。


蔚来10万量产车下线

同时,蔚来、小鹏汽车以及理想汽车在2020年实现了毛利润转正,这意味着上述三家车企不再处于亏本卖车的状态。而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天际汽车等品牌则选择低调卖车,稳扎稳打,也在市场有了一定认可度。

但是,头部造车新势力初见成果,残酷的淘汰赛也在行业里接连上演。2020年,长江汽车、博郡、赛麟、拜腾、前途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均陷入困局。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除财务及品牌等短期影响外,一些质量问题事件背后也折射出了其对车型设计及产品质量把关的缺失。造车新势力若要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付出的成本是他们无法想象的。而传统汽车厂商在汽车安全领域已经投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此外,造车新势力在生产端也不存在优势。量产交付曾让造车新势力饱受质疑,目前这个问题也依旧存在。


记者点评:

如今,长城、吉利、上汽、长安、北汽在内的多个国产自主品牌车企已选择和互联网巨头联姻。双方的合作方式也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开始转变为合资联手造车。两者的强强联手确实值得期待。

如今看似群雄逐鹿,但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驱者们,造车新势力们无论成败都为整个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普及立下了教育市场的功劳,也为后入市的互联网造车打好了铺垫,更让消费者对一切新生品牌不再排斥,毕竟互联网真正造出车还有几年时间,而这段时间内造车新势力们也在不断累计品牌口碑和客户忠诚度,因此,记者认为,它依旧是目前市场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