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欧欢

“十四节,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在蓬溪县新星乡,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都能见到举着“蛴蟆灯”的大人小孩,一起唱着这首古老而有趣的民谣。

1月8日,记者从遂宁市文化馆获悉,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89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其中,遂宁市蓬溪县新星乡的送蛴蟆习俗成功入选。

送蛴蟆习俗是新星乡传承了千年的独特民间风俗,每年的正月十四新星乡都会举行盛大的“送蛴蟆儿”活动。天一黑,大人小孩会成群结队举着早就准备好了的“蛴蟆儿”灯笼,带着消灾祈福的心愿走出场镇,将“蛴蟆儿”灯笼插入田间、河滩,预示着瘟疫被赶走了,人们又可以过上平安顺遂的一年。

2006年起,“送蛴蟆”这项民俗文化活动得到了遂宁市蓬溪县多部门的支持,举办规模和参与人数逐渐递增,已成为该县新星乡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民俗文化的寓意也由最初的赶瘟疫、祈求上天保佑孩子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望。

近年来,遂宁市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机制,强基础,重传承,促发展,非遗传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截至目前,遂宁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大类,经评审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共147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5项,市级29项,县级10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21名,市级4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