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各级各部门党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根据相关安排部署,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活党史”作用。

为此,川报全媒体今起推出“走进‘五老’听故事”系列报道,聚焦“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引领带头作用,通过“五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与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群体的交流互动,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引导青年一代学党史、感党恩,进一步增强他们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人物名片

向应成男,汉族,四川泸县人,出生于1937年8月,1958年2月参加工作,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泸县县委副书记、泸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任局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务,1997年9月由泸州市委组织部批准退休,现为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退休干部。从1997年前后起,每年都会为家人上“家庭党课”。2015年,他深入泸州市14个乡镇调研形成的报告,得到四川省相关部门批复;2020年,中央有关部门对他撰写的关于祖国统一的文章给予肯定,回信表达敬意和感谢;2020年捐赠10600元支援武汉抗击疫情;2021年,他写的调研报告得到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回复将结合他的建议、结合实际,将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写入《泸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3月25日,84岁的向应成在给家人们讲党史。

川观新闻记者魏冯 摄影报道

“有人说我都倒计时的人了,还折腾这么多干啥子?我就回他,就因为时间更紧迫,更要加快干。”3月25日,泸州市江阳区一栋小区二楼,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退休干部、84岁的向应成说起他最近干的事,表情一下神采奕奕。今年1月,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回复了他写的一份调研报告:将结合向老的建议、结合实际,将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写入《泸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这件事,向应成在今年大年三十给一家四代也说过。在向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到大年三十,在动筷子前开家庭大会,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总结工作,并听向应成“讲课”,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党风廉政教育、为民办实事等。

3月25日,84岁的向应成在给家人们讲党史。

向应成的家人,有时会将这个家庭大会称为“家庭党课”。而这堂党课,在向家已持续20多年。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更和一家四代人一同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用65年的党员经历告诉家人要坚定跟党走,并传递党的精神,叮嘱子孙绷紧自律弦,多干对社会和群众有益的实事。

绷紧自律弦

家庭大会融入党风廉政教育  教后代莫伸手

1997年,向应成从泸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任局长兼党委书记岗位上退休,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老干部向应成却不服老。退休那年前后,他要求每年家庭成员开家庭大会,20多年以来,年年都给后辈强调一句话——不沾、不贪、不赌、不嫖、遵纪、守法。

为官之路,难免碰到诱惑。今年,向应成召集一家四代23人开了几次“家庭党课”,就摆起了一件小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任泸县县委副书记和泸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任局长兼党委书记时,先后碰到两次建筑商提酒上门,意图通过他获得项目资金倾斜。

“你是不是走错门了?”向应成一句话吼出来,愣是把站在办公室门口的某名建筑商给轰走了。他拿这件事告诫子孙:“官员不在大小,在于廉洁,要当好官、清官、不当庸官、贪官”“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走了歪门斜道,连累父母,也会害了下一代”“两袖清风退下来,无忧无虑度晚年”,并叮嘱子孙们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当合格党员、先进党员。

这样的党风廉政教育课,也让儿孙看到一名老党员以身作则的精神,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向应成最大的儿子向前,曾任泸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职,他也曾拒绝类似诱惑。“以前,内江一家企业想争取泸县坡改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中标资格,要拿10万元让我‘帮忙’,我就一直说我不在家,躲着不见。”向前坦言,他当时就想起父亲的多次教诲:“不腐不贪不伸手”“如果你收了人家1万,相当于要拿国家10万资源出去抵”,他也时刻牢记党的叮嘱“要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除了叮嘱从政的大儿子向前、二儿子向明廉洁做官,向应成还会叮嘱从商的三儿子向阳、四儿子向荣不做奸商、谨记“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向阳和向荣也在父亲熏陶下养成看红色书籍、红色电影的好习惯。

“从党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很多党史事件的时间点和人物,我记得比我爸还牢。”向荣笑着说,他也从父亲讲述的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运用到企业运营管理中。“企业发展必有弯路,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吸取经验教训,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

向应成书桌前陈列着上百本党史党刊,老人没事就会翻一翻。

退休不退色

自费赴14个乡镇调研农村问题  让子孙为民办实事

向应成在“家庭党课”上念叨最多的,除了教导子孙为官从商要廉,就是让子孙后代为民办实事。

退休后的向应成也一直这样做。在向应成家里白色书桌上,摆放上百本党史党刊,一旁还有他撰写的数十篇调研建议文章,主题或围绕农村生产生活,或支持两岸统一迫切愿望。一本透明的文件袋里,装着中央有关部门、四川省相关部门寄给老人的反馈,字里行间,皆是对这名老干部关心群众和热爱祖国的肯定。

最近一次调研建议得到反馈,是在今年1月。

早在2015年起,向应成自掏腰包赴泸州市14个乡镇17个村调研农村基础设施问题,专门挑穷地方找问题,不乏从市区驱车190公里才能抵达的偏远乡镇——古蔺县丹桂镇,有村民告诉向应成他仍用塑料袋背水回家煮饭,山区玉米无水浇苗。向应成收集多条群众意见后,按“水、路、电、农业机械、科技 ”五类问题分类,逐一归集成五个农村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写入调研文章中,并提出了希望上级部门重点解决浅丘、深丘特别是山丘困难地区吃水难问题等建议。

1月6日,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回复了向应成的调研报告,并提到将根据向应成建议,将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写入《泸州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也要结合泸州实际调研,为党和人民献计献策。”在向应成看来,作为一名老干部、老党员,他要讲好党史,还要“讲活”党史——让子孙们看到他将党史中汲取的精神,运用到农村一线实践中。

看到年迈的爷爷仍在努力,向应成的孙子“95后”向思奇备受鼓舞,如今也坚守在农村一线工作。去年下半年,还在泸州老窖集团团委工作的向思奇被单位派往叙永县枧槽苗族乡双河村驻村,刚去帮扶当地村民时,他的手臂遭过村里毒虫咬,每周要去医院清洗脓包。“我这点苦完全不算什么,爷爷和爸爸总会给我说长征故事,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他们条件更加艰苦,我马上准备递交入党申请书了,既然决定入党,更要深入基层,要和群众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