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浩

12月1日,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以下简称“志交会”)在四川德阳拉开帷幕。在此期间,围绕志交会为何选择德阳、近年来志交会取得的成果、志愿服务未来的发展重点等话题,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孟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志交会从2014年开始举办,历经广州、重庆、宁波、成都等地,这是第一次在地级市举办,为何选择德阳?

孟春:之所以选择德阳,是因为整个四川的志愿服务有着深厚的基础。人们常说2008年是中国的志愿服务的元年,是因为这一年中国的志愿服务在制度化、有序化和组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标志性事件就是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

从2008年到现在,整个四川的志愿服务相当于在一个新的阶段上走过了十年。在这个阶段里,四川的志愿服务无论是在应急救援、大型赛会,还是在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团中央把赛会定在四川奠定了非常好的实践基础。当然,这期间四川也沉淀了很多志愿服务方面的理论成果,所以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四川的志愿服务基础是很好的。

汶川地震时,德阳的什邡、绵竹等地受创很重,在抗震救灾期间活跃着大量志愿者的身影,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志愿的种子,这些种子如今已经发芽。能感觉到,目前德阳的志愿底蕴、志愿风貌同样是非常深厚和浓郁的,所以我们在综合考虑后,把本届赛会定在了德阳。

记者:志交会进入了第五个年头,这五年来志交会有哪些成效,发挥了哪些作用?

孟春:我觉得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合力”“创新”和“平台”。“合力”从主办单位的数量就能体现出来,2014年的时候,第一届志交会,中央和地方一共只有5家联合主办单位,而发展到今年,主办单位一共有11家。这说明了志交会的朋友圈在扩大,这些主办单位对赛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政策、组织、工作等层面,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这样的合力不断增大,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

“创新”可以从志交会的构成看出来,第一届呈现出来的就是“会”和“赛”,后来第二届提出了志交会的核心主题和理念,之后又有口号提出来,这些成果沿用至今,去年又开始在理论层面作了很多的探索。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志交会也在不断调整定位,去创新和进化,去适应我们的新时代。这种创新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渠道上,都能够很好的体现。

“平台”是指为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在物质层面的保障已经比较充足了,他们来做志愿服务,更多的是自身成长和融入社会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工作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们提供的服务,要能更好的满足年轻人的需要,这可以说是中国志愿服务所需要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我们要更好的推进志愿服务,就必须服务好他们。所以志交会着力打造了一个“志愿+互联网+基金会+项目”的综合性平台,去更好的助力志愿者和其组织的发展。如今,志交会已经有论坛有展会有竞赛有课题发布,也从一年一届调整至两年一届,赛会拉长,目的就是以赛代训,真正满足目前志愿者和其组织的发展需要。

记者:未来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重点在哪里?

孟春:从志交会这些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上也能看出,目前的志愿服务应该在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等方面下功夫。今后我们在推进志愿服务的工程中,这应该是一个总的遵循。

制度化可以分解成几个小的方面,包括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项目化等,这些可以落实到我们具体的工作中。如果要找一个切口,我觉得应该是法制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中国的志愿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法制化可以为我们在制度、组织等方面提供基本遵循。而标准化体系建设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把握志愿服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更好地用志愿服务来奉献新时代和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