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州市档案馆有两册日记,它们所用的纸张是手工自制的草纸,呈正方形,边长约20厘米,一册26页、一册49页。
“这是红军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位无名战士留下的学习笔记,距今已有80多年了。”达州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龚乃桢说。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据他介绍,笔记本周边已经破损,前后几页残缺不全,用毛笔墨汁书写的内容仍清晰可辨,有用染料勾兑而成的墨水书写的内容褪色较为严重。其中一册由《人生》《铁流》两篇学习心得组成;另一册为《社会发展历史读书笔记》。
“作者已无从考证,但从笔记内容分析及与其他档案相互印证,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军战士的学习笔记。”龚乃桢说。
“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现实的、战斗的、实践的、革命的。因之,革命者的人生观不但要是战斗的而且还要是现实的,不但要能在充满着荆棘、黑暗、暴虐、血腥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屹然挺立,还要能不断的、深刻的、精密的去认识了解与研究现实,更重要的还要有勇气去改造它,要能从现实中来,从现实中去。”
“人生的本质不是安闲享福,而是劳动生产,只有劳动大众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我们需要真正文明的生活,需要更高级更丰富的平等生活,因之,我们只有革命,向这里黑暗的、暴虐的、血腥的不合理的社会进攻,去改造完成我们人生的意义。”
……
翻看学习笔记,龚乃桢在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简陋的房屋内,昏黄的油灯下,斑驳的木桌旁,一位红军前辈正伏案疾书,抒发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同样为之感动的还有达州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科长张莉,她说,每一份档案都极其珍贵,因为它代表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每当她翻开一份档案时,总是能被前人所创造的历史以及创造历史过程中展现的精神所感动,就如同她阅读红军笔记时,就被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今年,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温红军日记,对广大党员、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大有裨益的。”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