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君说:今天是第19个记者节,四川日报当然,和其他媒体一样,没有给记者、编辑放假,而是办了一场“2018记者节汇报交流会”,为大家鼓舞士气。四川日报·川报观察首席记者张守帅以一个独特的角度,翻看了记者节这一天,四川日报40年来11月8日的报纸,给大家分享他的4点感悟。

事例精彩,观点独到,摘录如下,与君共享——

回望来路 坚信前路

——做不负时代的新闻人

四川日报·川报观察首席记者 张守帅

大家好!祝愿大家在这个不放假、不补休、不发钱、还得做策划的专属节日里继续快乐着。

新闻人站立时代潮头,发出的是历史先声。

但我们感到,身上有历史的幸运,有沉甸甸的责任,有能力不足的恐慌,也有看不穿职业前景的焦虑。

怎么看待这种焦虑?这几天,我到报社图书馆做了一件事,翻阅那些尘封的跨度40年的报纸。

我分别选取了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11月8日同一天的报纸,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1978年11月8日的四川日报第一版,是黑白的。

1、这是1978年的今天。那时,按照中央部署,全国掀起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热潮;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宜宾的东方红供销社开始帮助公社办企业,他们办了竹器厂、扫帚厂、香草熬油厂、缝纫店……

这一天的报纸还告诉我们,省内关于真理标准讨论得非常热烈,省委党校理论组亮出观点《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中国的领导人接连走出国门,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后不久,又率团访问泰国、新加坡,汪东兴同志率团前往柬埔寨……此时,中越边境仍不太平。这些新闻尽管并不能反映当时全貌,但聚合在一起,却发出了历史的先声,一个月后的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读这一天的报纸,我有一点感悟:过去我也认为新闻是易碎品,但这些碎了的“旧闻”成了认知和揭示历史的窗口。也许我们记录的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浪花,经年累月之后,呈现后人眼前的可以是汪洋大海。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碎片阅读的时代,作为新闻人,我们反映时代、记录历史的使命与前人是一脉相承的。我也深信,信息越是泛滥,越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放在历史长河中,向着2035看、向着2050看,我们的新闻事业依然年轻。


1988年11月8日的四川日报第一版,报头是红的。

2、这是1988年的今天。星期二,天气多云,最高温度19度,最低温度13度。这一天的报纸,有两条报道吸进了我:一条是反腐新闻,头版报道叙永县粮食局正副局长被撤职,另一条是报社的系列策划——从当年6月开始,川报在全国率先开展“批评报道为什么这么难”专题讨论,当日刊发在第4版的,正是系列专题稿件的第18期。不久之后,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川同志将专门接受川报采访,为活动做总结。这次讨论报道获得了1988年全国好新闻特别奖。评委们认为,一等奖已经不足以肯定报道的价值。

当天四川日报第四版上的讨论《批评报道为什么这么难》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我相信那时的报人也有对家国的焦虑,但他们作出了“铁肩担道义”的积极回应,报社鲜明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改革原则,加大了反映民生和舆论监督的力度。

读这一天的报纸,我有一点感悟:作为新闻人,要心怀坦然,积极拥抱时代;要心怀坦荡,勇敢地推动时代。正所谓,手无寸铁百万兵,力举千钧纸一张。我们更加需要像前辈们一样,坚定不移持守理想和定力。


1998年11月8日的四川日报第一版,题花也变红了。

3、这是1998年的今天。报纸要闻版还是套彩的,但周五的《天府周末》色彩鲜艳。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天的报纸,我依然能感到浓浓的新闻创新意识。头版头条是来自“头条新闻大赛”的作品,报道金鱼镇农民探索财务监督的故事,还配了一条评论点赞。

读这天的报纸,我有一点感悟:有竞争,更应守正创新。守的是初心和方向,创的是动力和未来。在我工作的10年间,我经历了川报人和各类网站竞争、继而和各类微博号公众号竞争、继而和跨界的各类新媒体竞争,我们将守正创新,继续阔步前行下去。


2008年11月8日的四川日报第一版,标题套红了,版面上还出现蓝色、黄色。

4、这是2008年的今天。头版报眼位置,刊发的是时任省委书记刘奇葆致全省新闻工作者的贺信。我想,那一届的记者同仁担当得起这份荣耀。

拯救生命、传递力量、记录历史、捍卫良知、勇于奉献、坚守责任……这些标题概括了同仁们在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考验时的表现。

记得震后有次问一个年轻士兵为什么那么拼、那么勇敢?他憨厚地说:“死了是英雄,不死好吹牛。”我也曾参加若干突发事件报道,似乎职业生涯中很多值得“吹”的料也来自于这些时候。“我们在一线”“我们告诉全世界”——那时内心的强烈被需要感,实质上是责任使命感,是深入基层的获得感,是与人民同心同在的神圣感。

读这天的报纸,我又仿佛回到了那个悲天悯人、激情燃烧、责任爆棚的岁月,也让我继续有所感悟:作为党报工作者,我们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2018年11月8日的四川日报第一版,排版模块化,清爽美观。

5、这是2018年11月8日的报纸,也就是今天的报纸。在川报观察可以看电子版,有些消息稿昨天就在川报观察首发并弹窗推荐,甚至部分配了视频,而今天报纸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度解读。这些报道发自上海、北京、珠海、香港、省内各市州。与十年前相比,我们无论是报道领域、采编流程,还是记者足迹范围、表现手法,都有了很大改变,报纸版面更加时尚化、国际范。

我们当前很大的焦虑,实际上来自于如何掌控“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

一个坚信远方和有能力有底气走向远方的人,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困扰。做一名不负重托的新闻人,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那就要:

增强脚力,做立场坚定、心系苍生、人勤脚健的新闻人;

增强眼力,做登高望远、明辨是非、洞察微末的新闻人;

增强脑力,做理论武装、深思熟虑、守正创新的新闻人;

增强笔力,做博采众长、雅俗共赏、笔下生辉的新闻人。

回望来路,我们更加坚信前路;展望前路,我们更珍惜脚下之路。

所以,

我们路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