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文莎

继《夜谭十记》之后,马识途的小说《没有硝烟的战线》将再度被改编为影视作品。6月23日,电视剧《没有硝烟的战线》的创作人员在成都与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马识途,研讨《没有硝烟的战线》一剧的拍摄创作。

实力机构 联手投拍

《没有硝烟的战线》是马识途根据自己和战友黎强的真实地下工作经历创作完成的一部小说,讲述出生于川东袍哥家庭的青年李亨,在大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组织安排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取得要职,送出了大量的重要情报,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线上的英雄。

《没有硝烟的战线》于2011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旗下的新华影轩(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影轩”)获得了影视改编权,由新华影轩与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影”)联合投资、拍摄。经过4年的初始剧本创作和修改,该剧将于年内开始拍摄。

小说改编 基于真实

马识途说,自己是一个不会写影视剧的作家。《没有硝烟的战线》从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架构起一个可看性强的故事。“我写的东西素材是很好的,但我是非常蹩脚的厨师,不能把很好的素材,炒成一盘好菜。靠你们这些专门厨师,用这些素材,重新炒出好菜,做出一个不受拘束的重新创作,做出能够反映当时历史故事的一部好剧。”

马识途还表示,现在的谍战剧让他有些失望,一些导演、编剧并不了解情报工作的真实情况,而是依靠想象,塑造出的人物更像是西方式间谍,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真实的情报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地下工作者随时会面临家破人亡,而支撑他们是坚定的革命信仰。”

马识途叮嘱创作人员要将《没有硝烟的战线》拍成一部能真正反映当年地下工作者生活的作品,真实反映那些为革命胜利而牺牲了的无名英雄。

强强合作 令人期待

近年来,“山影”制作出品的《北平无战事》《闯关东》《琅琊榜》和“新华影轩”制作出品《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的1997》等影视剧,都以制作精良广受好评。此次,双方联手将马识途的《没有硝烟的战线》搬上荧屏,令人期待。

“新华影轩”董事长张小红介绍,“新华影轩”早在4年前就锁定《没有硝烟的战线》,“这个故事非常传奇,又具备真实性,人物设定还特别出彩。”她表示将和“山影”一起“创作出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谍战剧。”

据介绍,在《没有硝烟的战线》中,主人公李亨出生于袍哥家庭,而袍哥是四川的一种特色文化,分为“清水”和“浑水”,“浑水”袍哥是职业土匪,而“清水”袍哥则一般不干违法乱纪的事,还有正的一面。“这将是富有正义感的‘清水’袍哥在谍战剧里的首次呈现。”

“山影”总经理吴雪松表示,他们一直都非常关注川籍作家马识途以及他的作品。针对马识途提出的“真实的谍战”,他表示“创作还是要源于生活,所以我们会真实地反映革命先辈怎么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对话马识途:

文学创作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6月23日,记者对话著名作家马识途。如今年逾百岁高龄的马老每天仍坚持读书创作,甚至研究甲骨文,足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记者:您期待《没有硝烟的战线》拍成电视剧吗?

马识途:我一向很赞同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因为可以让受众面扩大。我还曾经给省作协建议,希望有一批作家或文学爱好者,能借鉴网络文学的创作方法,写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展现中国时代面貌的作品。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当代文学创作影响?

马识途:我们当代文学创作主要是学习西方,但我们中国的文学创作、评论体系也应该得到发扬,建立起自己文学的创作、评论理论体系。我们自己是有体系的,比如说诗歌,但是没有系统化,新诗还是用的西方的表现形式,甚至西方的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基因,应该得到重视、发扬。

记者:近年来,引发的“国学热”,让《老子》《庄子》等经典作品受到追捧。那您认为经典应该怎么读?

马识途:我观察到,现在阅读碎片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无益处。很多人不读全文,只读一段,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建议,阅读经典作品一定要深度阅读,要理解古人的思想,要带着思考来读。

记者:您最近在进行哪些文学创作?

马识途:目前,我刚完成的新小说名为《夜谭续记》,这是对《夜谭十记》的续写。写完《夜谭续记》续作后,我又要马不停蹄地写新的学术作品,此前已经写了一部分了,这本书记录的主要是我对《说文解字》的解读,对古文字的理解。